走好青海湖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戴美玲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也因此,青海湖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和重大的生态价值不言而喻。同时,其碧波连天、奔放壮丽的气势,油菜花海、万鸟翔集、湟鱼洄游的美丽景象,淳朴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夏之绚烂、秋之高远、冬之静谧的魅力,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让人心向往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省委书记陈刚提出,青海湖是体现“大美青海”气质与颜值的重要窗口,创建青海湖示范区是青海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就是青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国家战略所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因此,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守护好青海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凝心聚力、稳扎稳打创建湿地类型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952平方公里,其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繁殖、栖息的岛屿、滩涂和湖岸湿地,地跨二州三县,环湖40余条河流以及众多泉水形成的大面积高原湿地,是我国内流区完整水循环及水生态过程的典型代表,我们要立足保护青海湖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系统、全球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和候鸟迁徙的路线节点,以“一屏六区一平台”发展思路,高站位高标准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一步一步让“国”字号工程在青海落地。

树立精品意识,理顺体制机制,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建设青海湖景区。青海湖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遗迹,以及连续多年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诗歌文化节、青海湖音乐节等,其时尚浪漫的文化氛围受到越来越越多人的关注,可以说,在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上青海湖大有可为。需要进一步统筹好国家公园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民生保障三者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计于民、疏堵结合,打通旅游市场的难点堵点,统筹推进环湖旅游市场提档升级。

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的新路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青海湖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按照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发展、民生保障协调统一,主动把青海湖工作融入国家和全省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部署,立足服务于国家公园创建大局,突出生态保护抓创建,高质量发展抓创建,统筹衔接抓创建,压实责任抓创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生态保护优先前提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定好位、布好局、谋长远、促发展,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启青海湖流域绿色发展新阶段,促进青海湖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青海湖生态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