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了少年的心愿

仁增华毛老师在备课。本报记者 白力阁 摄

本报记者 白力阁

6月19日,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草坪、红底白线的塑胶跑道、宽阔明亮的教职工楼和朝气蓬勃的青春脸庞,让人顿时感受到现代化校园的活力与温度。

黄南州民族中学位于美丽的隆务河畔——黄南州同仁市隆务镇,学校成立于1990年,现有教职工133人。这所具有30多年历史的民族中学,在党的关怀与政府的扶持下,已发展壮大成为一所软硬实力兼具的民族中学。

出生于黄南州泽库县的仁增华毛是这所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她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内重点大学,2008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专业硕士,2009年赴法国留学,2011年至今在学校任教。仁增华毛忙碌的身影总是穿梭在各年级英语课堂。问起为什么回到家乡任教时,仁增华毛腼腆的表情流露出谦和的笑容:“这就是我的理想!教师是神圣又崇高的职业,父亲也是一名教师,受他影响,我从小就向往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回到家乡贡献力量,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少年时期许下的心愿,让她研究生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实现心中那幅描绘已久的愿景。

从教14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永远是她执教路上最坚定的力量。

第三节课的铃声还未响起,仁增华毛早早走进高一(2)班的教室,等待学生到齐上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个话题讨论。”仁增华毛用熟练的英语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每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代表,从不同角度讲事例、谈感受,踊跃表达着各自的观点。

“课堂氛围好,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特别喜欢仁增华毛老师。”学生们如是评价仁增华毛。课堂上,仁增华毛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时刻激励着学生长大后成为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的栋梁之材。

“老师的讲课方式多样,通过组织活动,把枯燥的英语讲得生动有趣,让人容易记住,我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很感谢老师。”“老师经常组织小组比赛,还设立奖品,她的课程总会有意外惊喜,短短的一个学期,我就喜欢上了英语课,班里英语学习氛围特别好。”学生才旦卓玛和朋毛群措开心地说着上英语课的场景。

“应该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仁增华毛经常思考的问题。相比于传授课本知识,她更希望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在她看来,教师应该有多重角色,课堂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既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温暖学生。

羊尖措是仁增华毛教过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她因家庭条件困难,且学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仁增华毛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寻求社会资源,尽最大努力帮助羊尖措。任教以来,仁增华毛先后帮助五名像羊尖措一样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最快乐也是最享受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最重要。”仁增华毛说,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充满求知欲的眼神,觉得自己的选择非常值,所有的辛勤付出背后都是甜蜜的味道。

“人踏实,业务能力强”,是黄南州民族中学专职副书记孟颖对仁增华毛的评价。除了日常教学,她还主持学校的英语兴趣班课程,参与中小学课题研究。如今的仁增华毛,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她用智慧、行动和汗水浇灌着年少时播下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