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寻甸 “青薯9号”的农业力量
云南日报记者 徐嵩钦
“耕”意味着付出,也孕育着希望和收获。2月26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马铃薯连片种植区,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着播种的身影,以及农技人员送“技”到田的忙碌场景。在春日暖阳下,他们分工有序,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开沟、放种、施肥、盖土……一派忙碌有序的春耕景象徐徐展开。
六哨乡农业科负责人杜春永告诉记者,“六哨乡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有13.5万亩(9000公顷),目前播种完成率已经超过80%,品种还是以‘青薯9号’为主,这个品种抗旱性比较强,像去年最干旱的年份,它也能够促使我们的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六哨乡位于云贵高原,平均海拔约260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全乡耕地面积18万亩(12000公顷),大春马铃薯播种面积13.5万亩(9000公顷),是真正的马铃薯之乡。“青薯9号”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产量稳定,红皮黄肉,很适合西南地区市场消费习惯,自2012年引到云南参加省区域试验,在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试验点取得产量第一的成绩后,该品种逐渐成为当地的“当家薯”。
为保证种薯质量,满足当地马铃薯种植户的需求,寻甸高原公司积极获取“青薯9号”原原种生产授权,并在寻甸县六哨乡建成组培室和温室网棚,从试管苗开始繁殖脱毒种薯,逐步实现“青薯9号”种薯生产本地化。
10多年来,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青薯9号”为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杜春永介绍,2017年是六哨乡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当地致力于生产、推广“青薯9号”的万担坪合作社在六哨乡流转土地1520亩(101.33公顷)种植原原种,生产原种3000多吨供给六哨乡马铃薯种植户,这些原种足够15000亩(1000公顷)马铃薯种植用种;生产30000多吨一级种,覆盖全乡13.5万亩(9000公顷)的用种,助力全乡增收1.2亿多元,人均增收6000元。
自2017年起,六哨乡有582户建档立卡户将产业资金305.565万元入股万担坪合作社,2017—2020年按10%分红,2021—2023年按5%分红,至2023年12月全部退股完毕,6年来万担坪合作社共分红137.5425万元,产业资金由入股时的305.565万元增加到443.1075万元,增加45%。万担坪合作社负责人李正林介绍道,六哨乡11个村委会均有村集体资金入股到万担坪合作社,每年分红8.62万元。
2021年起,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寻甸高原公司和万担坪合作社创新采取“亲情卡”推广模式,“青薯9号”原原种需求量快速增加,有效带动当地种植户增产增收。柏栎村委会宽海子村的吕兴红说道,他于2022年领取原原种20000粒,种植了2块地共13亩(0.87公顷),共收获原种43吨,产量超过历史最高产量22%,销售原种收入64500元。2023年吕兴红又代种了30000粒原原种,生产原种50多吨,销售收入10多万元。据杜春永介绍,2022年“青薯9号”原原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2024年底的原原种现已有167户预订了300多万粒,估计会有500万粒的需求,至2025年会有800户突破1000万粒的需求。
寻甸高原公司负责人朱子辉说道,目前,公司着手在六哨乡建立3万亩(2000公顷)“青薯9号”原种生产基地,每年生产6万吨原种销往冬作区,促进云南冬马铃薯种植。据悉,寻甸高原公司、万担坪合作社及原种代种项目每年能实现丰厚的利润。
六哨乡党委书记杨杰表示,在乡村振兴中六哨乡将进一步抓好“青薯9号”脱毒种薯质量、数量,加大配方施肥、病害防治、节水灌溉、农机推广应用等技术措施,引进马铃薯清洗、分拣,以及薯片加工、马铃薯预制菜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贡献农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