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记者节特别报道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写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本报记者索南草工作中。

本报记者 索南草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我们是党的喉舌,时刻向青海人民诉说着党的发展方向,记录着党的辉煌历程。我们时刻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青海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方。这里有壮丽的高原风光、广袤的草原、湛蓝的湖泊和雄伟的雪山,它们给人一种宁静和宏伟的感觉。这里更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这里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同时,青海是中国重要新能源基地之一。

我们不仅要认识青海在世界视野中的价值和地位,而且要爱护青海这片土地。我们风餐露宿、终日奔跑在基层,用“四力”记录青海,真实生动地反映青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农牧民心声。围绕陈刚书记提出的“懂青海、爱情海、宣传好青海”这一要求,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好青海,用心用情讲好青海的生态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和高质量发展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个地方的美丽,让青海成为大美中国最闪亮的名片。

懂青海、爱情海、宣传好青海。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珍惜职业荣誉,牢记职责使命,落实“走转改”,躬下身跑一线,采写更多包含深度、力度、温度的新闻作品,讲好青海故事,传播好青海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