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记者节特别报道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让青海的宣传更“出圈”

本报记者王有婧(右)在玉树采访乡村振兴故事。

本报记者 王有婧

“采访难不难?”“稿子好写么?”“我需要带些啥?”这是去年7月,我第一次要去采访时问过同事的话。一听就知道,那时候的我,是一个妥妥的记者小白。在这一年,采过农民、进过工厂,跑过市区、到过州县,磨炼了也成长了。现在,对于记者这份职业而言,我已不是我!对于记者这份事业的热忱,我还是我!

这份热忱,让我想要懂青海、爱青海,学习如何宣传好青海。在大部分人的眼里,青海是高山巍峨,湖水潋滟,草原辽阔,白云悠然的旅游打卡地。而记者心中的青海,自然离不开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改善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这些话语对我们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是的,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青海的大好河山,更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是全省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

这份热忱,让融媒体“融入”日常生活,不断转型升级为“全能记者”。媒体融合之后,我们的工作就好像一直在“打怪升级”,从“青铜”开始,向“王者”晋级。“这微信公众号的排版不太好看啊!”“好的,研究研究哪个编辑器最好用。”“做个短视频吧,大家都爱看。”“好的,抖音、快手、剪映、pr什么的,我们试试看。”从“笔尖”到“键盘”再到“全副武装”,时代在变,媒体也要变,记者的工作状态更要变。让我们保持热忱,整装再出发!让自己的产品“亮”起来,让青海的宣传更“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