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促进新时代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基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中央出台中央政治局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延安时期是党的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全盛时期,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这一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抵达陕北,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严重挫折的中国共产党,开启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三次“左”倾错误的严重破坏后,在这里得到了恢复、发展和不断完善。这一时期我党在政治文化建设上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政治文化根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历经坎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着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深刻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途命运,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筑牢了党的政治文化的根基。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觉;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饱含深情地讲到“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在他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包括政治文化在内的任何文化的形成都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再次提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对待历史遗产,是要在其基础上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尊自信,引导民众向前看。这一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不断传承创新,有哲学上的批判继承,最为典型的是《实践论》《矛盾论》;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用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批评某些干部工作上的敷衍,用《甲申三百年祭》中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的教训,时刻警示我党;有文化精神上的推陈出新,延安时期凝聚形成的延安精神,既保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转化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特别是总结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就要清楚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成长奋斗历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要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是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是如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就要认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所生发的文化自信及其思想力量。

二是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红色革命文化反映了党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指向。政治文化是作风形象的价值坐标,发挥好政治文化的扶正祛邪功能,有利于增强净化政治生态的行动自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红色革命文化的弘扬,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全党思想统一到“延安精神”这一个革命文化的凝结上。同时,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以“请看事实”宣扬党的形象,抓好“三大法宝”,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党。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引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于红色革命文化的强烈共鸣;通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红区内幕》、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民的命运》等作品,增进了国内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文化的理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及延安精神、革命文化,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进一步凝聚了人民大众的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特别是总结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就要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了解红色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我们自觉成为红色革命文化坚定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任务就在于践行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本”。延安时期,党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根同源、息息相通。

1942年,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旨在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力量,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倡导和践行。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主持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他在讲话中明确了文化艺术为人民大众和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讲话中还提到了“如何为群众” 的问题,指出了要通过典型形象体现党性原则,有效发挥文化艺术的战斗功能,“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这些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等党的领导人纷纷著书立说,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向前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特别是总结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就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正在于其坚定的人民立场,这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建设历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以史为鉴,准确把握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规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