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沃土”,搬迁村焕发新生机

▲秀美黄河滩。◀笑谈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张鹏 摄

本报记者 牛玉娇 张 鹏

咸文静 金玥彤

6月22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黄河滩村阳光普照,千姿湖畔平整的田地里,辣椒苗、玉米苗随风摇曳。

回望历经的漫漫岁月,黄河滩村没有人忘记。

1988年,山大沟深、靠天吃饭的贵德县原东沟乡(现常牧镇)的新建坪、高红崖、斜马浪、浪查等4个村,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始了易地搬迁之路。

“搬过去,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黄河边上全是沙地,种得了庄稼吗?”“离黄河是近了,但是怎么把水引到地里去?”……一系列问题萦绕在村民心间,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第一批搬迁的只有8户。

“浪查村交通不便,还干旱少雨,庄稼一年到头没收成,连烧的柴禾都没有,尕娃们怎么娶上个媳妇哩。再说,政府实施了‘治黄造田’工程,土地已经开垦好了,种就行了,离县城也近了,怕什么?”时任浪查村党支部书记的波毛东主这样劝解自己,也开始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头踏上了移民之路。

在波毛东主、石常德等村干部的带领下,三个村子陆续有100多户搬迁,因为住在黄河边上,搬迁村取名“黄河滩村”。

搬迁后,村干部带头,因地制宜种植小麦、青稞、土豆。村民有了地,种起了玉米、白菜、辣椒等多个品种。

“以前的日子想想都可怕,别说吃菜,连余粮都没有。”说起搬迁前的日子,黄河滩村党支部副书记石常德觉得,那是一段“坚持才能过下去的生活”。

石常德是村干部,也是致富带头人。从2001年开始,他学习本村一位从甘肃搬迁过来的村民,坚持种植辣椒,从2公顷到15.3公顷,再到如今的20.6公顷,共流转村民土地20公顷,每年带动80余人就业。

现在,全村共种植露天辣椒30公顷,从事种植业的农户137户,人均年收入9500元。除了露天辣椒,种植白菜20公顷、玉米19.3公顷、冬小麦26.6公顷、马铃薯13.3公顷,黄河滩村土地上一片生机,村民依托种植业增加了家庭收入,日子越过越安稳。

今年78岁的拉华老人搬迁后于2015年因病致贫,被纳入贫困户,村上积极对接帮扶单位,想尽办法给予生活扶持,2019年顺利脱贫。现在,他家有地0.8公顷,加上低保金、养老金、高龄补贴、粮食直补、生态补偿等扶持费用,可支配收入8000多元,2020年还盖了5间松木房,生活无忧。

蔬菜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村上投资修建了80㎡的低温库,为打造“贵德辣椒”的产业品牌做准备。“现在,黄河滩村的露天辣椒已经在西宁立下了口碑,评价非常好,有很多经销商直接到地头来收购,还有一些直接远程下订单,经过多年的努力,露天辣椒成了黄河滩村的特色优势产业。”谈起现在的发展,石常德满脸欣喜。

黄河滩村依靠党的政策,凭借“敢想敢做”的勇气和“豁得出去”的干劲,修建房屋、开垦造田,实现了“家住黄河边,坐拥沃土良田”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