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有故事

□陈立强

又一个行走篇,这次行走的是青海。大美青海,本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跫跫足音,行者来访,访出了风景与风情,访出了人文与历史,还访出了人物与故事。纪录片《行走天下——青海》讲述了六位行者行走青海大地的种种见闻与感受。行走体验,全景描绘,遇见极致青海。

行:闯入者的目光与步伐

在行走中看青海,行者目光与青海相触,电光石火,火花四溅。目光所及,皆为美景。行者是外来者,看啥都是陌生的,都是新鲜的。青海冷湖,一个荒凉失落的小镇,却是看繁星的佳处,也是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天象的好地方,还是适合模拟太空行走的旅游胜地。在行者眼里,这一切都带着异样的美妙色彩。风景的互动,不只是行者的视觉行动,更是“身体在美学场的参与”。

行者移步换景。每集均以一个地理空间为单元,通过行者在该地理空间的行走为线索展开纪录片的叙事。

行者是受众的代言人。受众跟随行者一起,看行者所看,听行者所听,想行者所想,问行者之所问,行者带给受众足够的行走体验。

行者是现场的探询者。行者柳亚鹏穿着特制的“太空服”走在模拟火星地貌的场景中,体验太空漫步。行者的身体力行,把受众带入情境,使大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看:青海故事与地理意象

行者走青海,一路走,一路看。看到了自然风光,这里是三江源头,蔚蓝清澈、如同蓝宝石般的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等,辽阔壮美,如诗如画。

看到了地理人文,有当年驮工以生命代价筑成的天路,有激情澎湃的海子诗歌陈列馆,有乡情记忆的德令哈农场,还有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令人流连忘返,萦绕心头。

看到了民族风情,有传承至今的藏族山歌、泽库县和日石刻、民和县纳顿面具制作、尖扎县传统牛角弓制作等,这都是文化艺术的瑰宝。

有规模盛大的乌图美仁乡台吉乃尔那达慕大会,有持续时间最长的民和县土族纳顿节,欢乐热烈,风情浓郁,各民族和谐共处。

看到了社会发展,这里有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光伏基地,有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现场,有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看到了生态保护,这里有千百年来敬畏自然、遵守传统游牧生活理念的牧人,还有守护江河源头的护水人,有为解决人兽冲突而推行“防熊屋计划”的环保工作者。

他们如同一江春水,源源不断注入千里沃野,让青藏高原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行者看到了大美青海的面容,听到了大美青海的心跳,带给受众大美青海厚实、沉郁、绚烂的“地方感”与地理意象。

悟:行者思考及其叙事主旨

行者是记者,也是观察者,每一个都属于多思的角色,而况多重角色的叠加,必有对世事、社会以及人生的参悟。

采访中,行走中,行者与受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思考。在看到令人震撼的风光时,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行者看到那些耸立在面前的雅丹地貌时,“感觉那个底下就不是一片戈壁或者荒漠,你感觉是一片黄色的汪洋”。当行者通过山洞自由穿行在水电站各个角落时,“我能够感觉到人的力量”。面对一个宏大的建设场景时,行者说自己“感觉一个飞碟降下来了,很有科幻感,好像置身于不是地球的地方,而是一个科幻电影的场景里”。行者说科技发展时不忘说生态,“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还在为生态,为其他物种留一些口子”。行者还会引发出受访者的思考。面对俄博梁时,受访者引用《三体》中“整个宇宙在为你闪耀”发出感慨,多么富有诗意。

每一集的结束,行者都会直白地发表自己的感悟。在第四集《清能》结尾处,行者感叹:“他们的生活可能是平淡的,但因为这样的目标,生命因此而变得火热起来”。无论是行者的感悟,还是受访者的思考,都是纪录片描绘青海大地、讲述人物事迹的叙事结晶,是青海故事的灵魂,是整个纪录片的叙事主旨。

冷湖不冷,大美青海,讲述热火朝天的故事。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