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厚爱结合 激励担当作为

杨国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推动落实“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充分发挥教育人、挽救人、激励人的功能,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立足职能职责,用好政治监督“聚光镜”。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必须聚焦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扎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善于以小看大、以点看面、以下看上、以事看人、以案看风、以表看里,督促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紧紧围绕捍卫“两个维护”,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纠治“低级红”“高级黑”,坚决清除两面人、两面派,坚决防止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确保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产业“四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等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把准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强化严的基调,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正风肃纪反腐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责主业,必须清醒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永远吹冲锋号的坚韧和执着,始终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正风肃纪反腐,让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对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重拳整治,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妥协,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狠刹吃喝歪风,以持续向好的新风正气取信于民。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以更高标准学好用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加强纪律教育、严格纪律执行,对违规违纪问题抓典型、抓现行,坚决查处固步自封的“守旧者”、碌碌无为的“躺平系”、拈轻怕重的“甩手派”、敷衍塞责的“拖延症”,真正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让惩治这一手始终不松不软,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整治国企、金融、医药、能源矿产、基建工程和开发园区等领域腐败问题,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有效清除存量,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把握政策策略,打好四种形态“组合拳”。“四种形态”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执法的重要遵循。必须把握好政策策略,统筹用好政治引领、政策感召、纪法震慑、人文关怀,为党员干部健康成长、干净干事设立“警戒区”、竖起“高压线”。着力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严肃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注重运用第二、三种形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根据所犯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综合运用组织调整、组织处理、党纪处分等手段,分类处置、层层防治,用科学精准处置保护干事热情。针对严重违纪、涉嫌犯罪的,果断用好第四种形态,持续以高压态势震慑,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让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干部悬崖勒马,让更多干部受到警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继续用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法宝,重理重情、传道传情,让受处理处分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帮助,真正转化思想、转变态度,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贯通纪法情理,撑好三个区分“防护网”。“三个区分开来”是促进党员干部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有力举措,也是纪检监察机关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必须贯通融合纪法情理,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问题,综合考量事实、情节、态度等因素,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区分开来。敢于容错免责,从问题的性质和后果、事情的依据和过程、主观的动机和态度等多个维度客观分析干部的失误错误,准确把握定性量纪的尺度标准,对符合容错情形、可以免责的,依规依纪予以容错免责,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树立“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鲜明导向。严惩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不实反映的党员干部及时开展澄清正名、消除影响,旗帜鲜明为踏实做事、担当作为、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积极鼓励干部敢担当、勇负责、善创新。做好受处分、处理干部回访教育工作,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引导“有错干部”转为“有为干部”,重新焕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对处分影响期满后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不影响使用的建议,树立鲜明导向,全力激励更多“闯将”“尖兵”为事业冲锋陷阵、再立新功。

坚持精准规范,使好追责问责“手术刀”。问责是管党治党的利器,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必须牢牢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树立正确问责观,坚持权责一致,注重综合效果,稳慎做好问责工作,以精准问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化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未经查实不随意问责,不层层“戴帽”问责,不以问责代替管理,不追求问责数量,防止问责过多过频过于严苛、把从严等同于从重、依赖用处分方式进行问责等错误倾向,更好地发挥追责问责的正向引导作用。明确职权范围、厘清责任边界、分清重点主次、加强审核把关,做到该是谁的责任就问谁的责任,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该追究到哪一级就追究到哪一级,防止出现问下不问上、求快不求准等简单化泛化现象,使问责精准,让干部服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牢固树立“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的理念,更多地运用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组织处理等方式问责,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奋战急难险重岗位、处在基层一线的干部,多给予理解支持,既用监督加压、又用信任加力,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形成奋进新征程、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青海省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