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领航铸魂育人 强基固本启智润心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绘就“大思政课”同心圆。学院始终坚持做到立足课堂,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唤醒“昏睡”的思政课堂。严格落实思政部周二集体备课制度,打造《思想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堂,探索出“六讲六融合”为特色的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即:课上落实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政治、讲故事、讲道理、讲理论、讲情怀、讲思辨的“六讲递进法”,课后实践以学生为主导的“六融合”,把思政课教学与耕读教育、企业文化、牧校精神、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民族团结相融合,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以论说理、以行见理、以事析理、以境释理的高度融合,现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案例故事集,与教材相配套的教案、课件和讲授视频,构建起了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推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用第二课堂支撑第一课堂教学效果,课上课下相互融通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讲好“大道理”、回应“大问题”、把握“大趋势”,让每堂思政课成为“C位”主角、爆款担当。

找准“全程育人”着力点。深入推进中高职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做好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第一学期、第一年)。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学生走到哪里、思政课堂就设在哪里的“跟进式”教育模式,实现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育人场景、育人要素、育人资源“五大整合”。

凝聚“全员育人”向心力。2023年5月,学院获批青海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动物科学系批准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建设目标,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细化目标任务,抓好“学生、教师”两大群体,强化“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成名成家”两个导向,统筹各方资源,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立了14个育人工作小组,打造具有“牧院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思路,打破条块分割的藩篱,凝聚全院力量,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形成“人人都是育人主体、时时都是育人契机、处处都有育人载体”的良好局面。

建强思政教育“主力军”。学院着力加强“四支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建设。配齐思政教师队伍。通过社会招聘、赴外引才等方式引进和招录思政教师,启动学院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攻读硕博研究生,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思政教师队伍。建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队伍。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绩效考核体系,将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并考核合格作为职称晋升的一项必须选项,按规定为各系配备专职组织员和辅导员,为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充分激发辅导员(班主任)的育人动力。建好党政工作队伍。学院党委把院领导、政工干部、党团干部等纳入思政队伍行列,作为思政队伍的重要力量,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落实领导干部联系联班制度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聘请行业思政导师。各专业系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聘请了一批行业企业能工巧匠为行业思政导师,承担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和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教育工作。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学院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着力培养“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创思政工作建设新局面。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