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江源大地 着墨奋斗图景

——2024年本报“新春走基层”活动综述

湟中社火前方直播团队和演员合影。
塔尔寺酥油花直播后方团队正在工作。
记者张慧慧(右三)与群众话家常。
记者魏雅琪(右)深夜捕捉精彩瞬间。

本报记者 张慧慧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

自1月25日起,本报精心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策划、采写、制作了一批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作品。

从河湟谷地到三江之源,从戈壁大漠到风雪草原,记者奔赴乡村田野、工厂车间、城市街头,将笔尖瞄准基层民生、用镜头定格追梦身影,亲历感受这个欣欣向荣、欢乐祥和的新春,生动描绘全省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记录江源大地上归家团聚的欢喜、守望相护的力量、平凡坚守的执着、感恩奋进的神采。

喜气洋洋 触摸浓浓年味

浓浓的年味儿里,凝聚着最值得珍视的情感。

从聆听民和震区三个普通家庭的新年声音开栏到大年三十本报记者兵分多路与受灾群众共同辞别旧岁迎春纳福,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字里行间是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与期待,是春归高原的生机与希望。

“受灾地区群众温暖过年是党和政府的心之所系。我们从微观视角记录家园重建的进程、传递温暖人心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国家及全社会对灾区的支持支援,相信受灾群众的新家园会更美、好日子会更甜。”本报记者李庆玲多次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今年在震区的走访让她感触颇深。

迎春灯会、民俗展演、冰雪娱乐……精彩纷呈的“文旅大餐”吸引人们走出家门,在多彩活动中寻觅传统年俗,乐享春节。聚餐团聚、添置新物、花市繁忙……从线下到线上,从城市到乡村,在政策和活动双轮驱动下,火热的消费场景里透着浓浓年味。

《新春消费主打“热辣滚烫”》《年味浓 消费热 人气旺》等稿件用有力事实,详实数据,生动案例,多角度、全方位呈现了广大群众的春节消费体验,展现了青海春节期间的消费活力。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消费最集中的时段之一。从多个角度记录群众的新春体验,对我们来说也是红火新春的仪式感。”本报记者王菲菲探访消费一线,透过多个消费场景,感受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越来越红火的生活景象。

越贴近越生动,越深入越精彩。

从和美家风的传承到社火巡演的精彩,从喜看乡村振兴新气象到不误农时忙春耕,本报记者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孝老爱亲传佳话 崇德向善树新风》《社火巡演燃爆西宁》《“云上牧场”新春迎来“好光景”》《小镇夜市“烟火旺”》《村里又分红啦!》《俄日措的馍馍》《春耕,播撒重建家园的“希望”》等一系列稿件展现了记者朴实无华的“笔力”,透过编辑精巧设计的版面直观地感受到青海大地的年味和各族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

迎春前行 记录动人坚守

气象万千的新春图景里,有阖家团圆的喜悦,更有坚守岗位的奉献与奋进。铁路、民航、客运、电力、医院、边疆哨所……很多人用责任守护万家灯火。

大年初一一版刊发的集纳通讯《坚守展现担当 奋斗创造幸福》笔触细腻,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者坚守岗位无悔为民,一个个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精其术的爱岗敬业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云端哨卡”见证了列车员与哨兵双向奔赴的互动,21岁的张新凯在唐古拉兵站留下了青春无悔的记忆,川妹子黄群在青海油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轮班值守的日日夜夜,胡耀君和一批西矿人又一次在玉龙矿山向高质量铜产业开发发起挑战,夏宸潇为保障积石峡水电站安全生产工作主动申请春节值班……

致敬,每一分守土尽责的坚守。

“图片报道可以让受众直观感受新闻的力量,定格具有意义的瞬间,丰富多彩的新春题材可以提升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访社区、走乡村、探庙会、进企业……在热闹的新春氛围中,本报记者魏雅琪捕捉全省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工作瞬间,收获了太多坚守的感动,“只有真正‘融入’到采访对象中去,拍摄的新闻照片才会更加深刻。”

这个新春,既有护佑万家的坚守,也有敢拼敢闯的前行。

“宁可不回家,也要保质保量按期交工”,为确保孩子们能够按期入学上课,负责民和灾后重建的施工人员马不停蹄地加快建设,简单的话语饱含深情。

《节日施工“不打烊”跑出新春“加速度”》《热情饱满开新局 实干为民创新绩》《春节“不打烊” 守护水环境》等稿件描绘了各行各业元气满满,只争朝夕的忙碌场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变得具体可感。

最是奋斗动人心。新一年,江源儿女振奋龙马精神,心怀龙腾虎跃的干劲闯劲,奏响春日实干奋斗的“交响曲”。

有声有色 走新更是走心

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事。在春节,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幸福感源自回家过年。

今年,本报精心策划“新春走基层·回家过年”栏目,通过行进式报道,鼓励编辑记者全员参与,生动呈现回家过年的点点滴滴,让融媒报道“活”起来。

除夕当日,本报记者才让东珠以Vlog形式将5个小时的回家之路浓缩在4分钟内,在内容呈现、技术处理、元素运用等方面下足功夫,制作的融媒产品《回家的路就是年》亲和力与感染力俱在,一经发布引发广大网友共鸣。

一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层”栏目,更像是一场新闻人与春天的特殊约定。年年走基层,如何展新意?

本报精心策划,注重媒体融合创新,“报、网、端、微、屏”协同发力。纸媒发挥内容优势,坚持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强化版面语言,激活读者视野。新媒体平台着力发挥传播技术、形式创新优势,聚焦春节文化活动,邀请民俗专家做客演播室,先后开展了《事事“粥”全——高原古城万人共品腊八粥》《佳节近 年味儿浓 一起夜游古城赏双宁灯会》《咚咚锵!走,湟中看社火》《月圆花似锦——塔尔寺酥油花今夜绽放》视频直播报道。

“今年的春节好热闹!”“青海社火攒劲!”“非遗文化就是需要不断推广,感谢专家的精彩讲解。”“酥油花这一指尖上的艺术太震撼了!”……流畅的画面,精彩的讲解,场场直播在云端掀起互动热潮。

“一个视频,若能兼得知识性、趣味性和共鸣性,那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今年的新春走基层,对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从Vlog画面的自然呈现到直播期间担任无人机飞手,用实际行动践行“四力”,也从一个个不同的视角记录下甲辰龙年的开端。

全媒呈现、多样表达;全员参与、立体传播。截至写稿,本报“新春走基层”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累计点赞超100万。湟中社火直播各平台累计在线观看人数60万人次,塔尔寺酥油花直播各平台累计观看人数50万人次。

源头有活水,基层天地阔。2024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已经结束,本报记者将继续在“懂青海、爱青海、宣传好青海”的感召下,总结经验,向下扎根,用心倾听群众心声,用情感受时代发展,传递“在现场”的感动与坚守,更好地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