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低碳 助推高质量发展

省节能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西部省份,青海清洁能源资源品类齐全,太阳能、水能、风能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双碳”背景下青海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的时代课题。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目前,青海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体系存在经济增长乏力、发展后劲不足、转型任重道远等瓶颈难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如何发挥青海特色资源禀赋?如何更好融入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我们要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绿色低碳导向,助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导向,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绿色低碳是青海发展的底气,是青海前进的方向。近年来,青海将新能源作为全省工业经济、经济形态重构转型重要抓手,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倡导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深刻把握低碳转型战略路径。一要加速储能产业布局。无论是新能源场站直流侧的储能技术应用,还是共享储能模式试点,青海储能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青海作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要加快储能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和模式探索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目前,受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系统规则缺乏和运营标准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我省储能产业发展面临储能建设投资大成本高,电价机制尚不健全、电化学储能可靠性需进一步提高两大挑战。基于此,要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储能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电源、储能、电网和用户系统利益,形成各方共赢的新能源产业链条。明确储能电价补贴机制,分类分地区出台各种储能发展优惠政策,逐渐引导电化学储能产业向市场化转变。要加快技术改造升级,降低储能建设运营成本。二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实现“双碳”目标愿景,同样呼唤科技的革新突破。充分发挥青海科教人才资源、盐湖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提升盐湖钾、钠、镁、锂等产业综合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地,拓展延伸盐湖上下游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完善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的普及应用。三要完善绿色低碳治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将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成效纳入高质量考核体系,将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把降碳作为立法重点领域,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法规修订过程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条款。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形成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坚持“先立后破”思维。过去有观点认为,能源体系的经济可行、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是不可能兼得的,并称之为“不可能三角”。在“双碳”战略中,“不可能三角”变成“可能三角”。在“先立后破”原则下,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不但不会产生冲突,而且越转型越安全。当前,在我国能源系统中化石能源占比依然很大,化石能源仍在发挥“压舱石”作用。以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为例,两者要协调互补,坚持“先立后破”,构建极具韧性的能源体系,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能源安全。二是坚持“荷储网源”规划理念。在“双碳”背景下,青海如何实现零碳产业园区碳减排?在碳减排方面,青海创新提出“源网荷储”规划理念。充分依托青海清洁能源优势,通过构建“零碳”闭环管控体系和构建“全绿电”供应体系两条主线,降低园区“设、建、运、维、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譬如,青海零碳产业园区以绿电为基础,以发展零碳产业为核心,打造“4+1”产业体系,即“以锂体系为主的电化学电池产业”“以光、风、氢能为主的新能源多能融合产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基于绿电能源利用的大数据科技低碳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及“支持零碳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产业,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三是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把青海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航标,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大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围绕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多元化能源合作,深谋细化打造清洁能源青海样板,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四是建立“微循环”体系机制。我国的生态体系是由许多大循环系统和众多微循环单元构建起来的。绿色低碳转型,就是将长期形成的与自然生态环境对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向生态环境友好转变的过程。为实现“双碳”目标,要加大“低碳城市”“低碳社区”尝试力度,尤其是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创新城市设计、运营、管理,以动员和吸纳更多城乡居民自觉融入。以试点赋能“低碳城市”“低碳社区”,调动循环经济园区、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区等试点大胆改革、创新探索积极性,用新微循环系统的构建,推动低碳、绿色大生态系统的形成。

(本文执笔:王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