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好收成

——“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

藜麦饼干生产加工。本报记者 苏烽 摄
藜麦饼干生产加工。本报记者 苏烽 摄

本报记者 苏烽

初冬之际,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的6.6公顷藜麦种植地里,已没了丰收时的姹紫嫣红。虽说过了收获的季节,但对于西庄村的藜麦种植户来说,并不意味着生产结束。在距离村子五六公里处的扶贫产业园,藜麦生产加工的机器正转个不停……

“我们村是有着200户800多人的‘城中村’,过去村民都靠传统种养殖和外出务工赚钱,收入来源单一不说,还不稳定。”说起村里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马晓平十分感慨,“自从西庄村被确定为全县首个藜麦种植试点村,村里的发展格局一下子变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村集体经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2013年以前,西庄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近年来,毗邻县城的西庄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种植产业,构建从田间生产到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村民收入不断提升。

走进青海七色麦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很难想象这是个村办企业,只见整个生产线装配着智能化机械系统,随着各项工序的平稳运转,一粒粒藜麦被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饼干制品。

数年前,马顺财还只是村里种着几亩小麦、一年到头只够温饱的普通农户,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他不仅承包流转了村里的73公顷耕地种植藜麦,而且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还开办了村上第一家藜麦饼干加工厂。

在藜麦成品展示区,已是公司总经理的马顺财向我们介绍着藜麦青稞饼、藜麦酥、藜麦粗粮饼等口味众多的藜麦加工制品,“从刚开始接触藜麦种植,到现在有了自己的生产加工企业,真是想也想不到。现在,大家伙冬天也有好收成呢!”马顺财激动地说。

带着和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愿望,马顺财带动100多名村民参与生产,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如今,公司每年能达到近400万元的收入,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在11月初的进博会上,马顺财受邀带着自家产品参展,“从村里走到县城,走向省内,再走出省外,藜麦带给我们的收获是一茬接一茬呀!”马顺财高兴地说。

秋去冬来,青海七色麦香公司生产的藜麦饼干越来越多地被销往省内外。马顺财盘算着,要依托藜麦再做点“文章”,进一步扩大规模、研发新产品,让下个冬季能有更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