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群众联户也“连心”

河西镇党员群众联户做好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通讯员 张冰钰 摄

本报记者 洪玉杰 通讯员 张冰钰

“100、200、300……”一张张“红票子”在措果姐手中“数”过,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怎么也藏不住。

“真没想到,有了乡和村党员干部的帮忙,这软儿梨能卖出这么多钱。”11月6日,随着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多勒仓村村民措果姐最后一批软儿梨卖出,竟然足足有14000多元的收入。

软儿梨是贵德群众普遍喜爱的“时令”水果,因在民间为治疗咳嗽首选之物而被“稀罕”。

天下黄河贵德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河西镇是生产绿色和有机特色果品的理想场所。作为青海地区瓜果之乡,贵德软儿梨远近闻名,家家户户果园都有梨树,每年10月便是软儿梨丰收的季节。

软儿梨丰收了,怎么能卖出最好价格?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办事不用跑、党员家中找”的便利,河西镇根据党员分布状况和群众居住情况,按照就近就地就便原则,采取“党员选择群众、群众选择党员”的“双向选择”联户办法,为民办实事、好事。

11月5日,走进河西镇,丰收的喜悦迎面而来。“群众无小事,我们结合党员联户的做法,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党员承诺践诺的干事热情,不仅组织结对党员到农户家中帮忙摘梨,并积极联系果蔬销售商家,拓宽销售渠道。”多勒仓村党支部书记先巴东主说。

春日,梨花雪白如云;夏日,梨园绿莹莹、黄澄澄一片;秋日,嫩黄的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从一朵花到一颗果,从一颗果到党群干群心连心,软儿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仅是果农群众增收的“法宝”,还是党员群众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自多勒仓及周围村子软儿梨丰收后,共销售软儿梨30多万公斤,帮助群众增收90多万元。

“在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我们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主题教育与党员联户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河西镇党委书记陈学军说。

其实,河西镇作为贵德县村落最多的乡镇,辖29个村1个社区,2.52万人,党员群众联户由来已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河西镇各村党员有效发挥党员群众联户作用,不定期深入结对脱贫户、监测户、一般户家中,坚持勤坐“热板凳”,多听“心里话”,及时了解群众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住房安全、劳动能力状况、子女上学、耕地和牲畜养殖等情况,对所联脱贫户、监测户做到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就业技能清、帮扶需求清“四清”。

“年前因家里突发重大事故,我对生活几乎没有了信心,结对党员知道我的情况后,及时帮我申请低保,给我女儿提供就业岗位,减轻了我们家的负担,让我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也感受到结对党员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加莫河滩村低保户拜学艳感动地说。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联户连心,擦出了党群同心的火花。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河西镇着力处理好干部受教育与群众得实惠的关系,从群众最期盼、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自身优势,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形式,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推行移风易俗是减轻你们负担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主动抵制‘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正值秋收后,河西镇以“片区—村(社区)—生产合作社”三级网格管理机制为基础,联户党员干部将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工作“打包”入网,337名网格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共同承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调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民生等职责,有力推动多网合一、资源共享。

通过党员带头亮身份、践承诺、争先锋,形成“联户党员引领,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由外而内”提升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打造党员群众联户,我们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结对党员也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西山湾村党务工作者张秀英提起党员群众联户政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