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企合作讲好“青绣故事”

王小明

青绣作为青海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青绣文化品牌目前作为青海传统手工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结合目前的实际推动青绣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校企合作这篇文章。

一、青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青绣是青海民间刺绣艺术的总称,是人们通过传统刺绣技艺创造形象,表达各民族思想,反映各民族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的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对青海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厚影响。青绣也是青海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基因,体现青海多元文化生态、助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与转化、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推动青绣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振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推动作用。

青绣广泛分布在青海农业和农牧业相接合的地区,其中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互助土族盘绣”“湟中堆绣”和列入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河湟刺绣”“贵南藏绣”“海西蒙古族刺绣”为代表。随着国家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青绣产业持续发展,从青绣传承人群来看,全省共有各级刺绣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1人,其中县区级155人、市州级102人、省级41人、国家级3人。从青绣经营者来看,刺绣经营单位492家,其中刺绣工坊183家、合作社29家、协会11家、传承基地19家、传习所40家、公司121家、其他经营场所89家;有土族盘绣、河湟刺绣等17种刺绣类别,有盘绣、平绣、垛绣、叠绣等29种绣法;全省刺绣经营场所中长期从事刺绣人员约34207人,其中绣郎10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978人、残疾人505人;全省季节性从事刺绣的从业人员近30万人次。多年来,“青绣”这个名称在各类文件、媒体报道、刺绣大赛中被广泛地提及并逐步被社会认同,青绣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增强了青海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二、以校企合作讲好“青绣故事”

青绣文化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产业扶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青绣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牧民精神风貌,促进社会和谐及民族团结进步。在推动青绣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青海高校通过政策引导,开设了相关手工艺专业课程、设置了科研项目,为青绣文化产业储备人才,成为各地方代表性工坊和手工艺企业的“智囊团”,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要结合青海本土实际情况继续发挥好高校作用,尤其以科技、教育、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通过政府、高校、地方传承人合作,打造好青绣文化品牌。

青绣的守正与创新是未来青绣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守的是青绣的内容和精神,按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及伦理,传承青绣传统文化范式,同时容许有艺人的创造。探索现代师徒传承方式,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及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积极与优秀青绣企业各类人才联合开发青绣课程体系,并为传承人和设计人员在校内建立工作室,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共同培养青绣技能人才。摸清青绣文化家底,梳理青绣的历史脉络,掌握青绣独具特色的针法特点、图案造型和艺术风格,从跨学科角度研究青绣如何与工艺品、服饰、包装用品、文化用品等生活应用范围结合得更好,组建青绣跨学科、跨学校、跨行业创新团队,培育形成高校科技创新集群优势。

搭建平台借势发力,通过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青绣文化衍生品设计大赛”“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高校要积极参与青绣文化产业发展的展示交易平台,促进青绣工艺和创意研发,还要利用数字化媒介平台和载体,发挥互联网在青绣文化宣传、展示、设计、销售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打造青绣品牌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