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思考

任妍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中,民营经济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青海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纾困解难,提振民企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探索以企业为中心的柔性政策体系

用好政策窗口期,以实施超常规政策为契机,加快政策体系变革,推动向以企业为中心转变,在破解政策落地深层次问题上探路先行。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政策体系,以普惠型政策为切入口,积极探索企业无需办理申报即可自动享受的“推送型”政策供给方式。提升政策制定中企业的参与度,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给企业平等参与机会。二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协同机制,确保政策在不同部门执行的稳定性、一致性,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提升办事效率。三是建立由企业决定的政策评估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由企业投出关键一票、由企业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评估机制。

(二)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大多数企业获得政策信息的渠道基本为政府门户网站、部门协会通知、微信公众号等,会出现接收政策信息滞后、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不准确,对企业自身符合的申报项目不明确等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制约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优惠政策的解读和宣讲,使优惠政策更及时、更明确、更全面地覆盖民营企业。二是构筑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把税务部门掌握的企业资产、负债、利润、存货、应收账款、税收等数据、科技部门掌握的企业高新技术信息、市场监管部门掌握的商标专利、经信部门掌握的“专精特新”企业信息、自然资源部门掌握的企业土地和不动产信息、人社部门掌握的企业人员和劳动就业信息等相联通,建立涉企信息综合信用平台,对企业进行综合打分,依据不同指标赋予企业不同信用额度,将极大缓解申报项目与企业特点不对称的问题。

(三)加大金融资源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处于弱势地位,自身经营风险高,对上下游、金融机构议价能力不足,当下亟需攻克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在间接融资方面,对成长性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可以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解决银行在为企业审批授信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畅通银企对接渠道,通过降低担保费、降低贷款利率、放宽有效抵押物范围等多重途径,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贷款渠道,为短期经营困难、发展前景较好、潜力较大的企业化解短期资金困境。三是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严格执行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严肃整治拖欠中小企业服务款项的行为,努力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复元气,加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四)强化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运行监测,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苗头性问题预警机制,做好重点生产要素保供稳价。一是保障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协调解决头部企业和重点企业关键原辅材料采购、零部件配套、设备运输、资金等问题,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构建本地产业链生态体系。二是减轻部分电费及天然气费用的资金支付压力,目前部分电费和天然气费用要求必须以预付的形式支付,且不收银行承兑汇票,建议改为后付费形式,并可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支付,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五)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生态

青海地处西北,人才相对匮乏。一些“专精特新”企业的生产技术难度高,对高层次人才、技术研发人员和具有工匠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较高,且需要大量熟练技术工人。一是在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建设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搭建各类企业家学习交流平台。二是探索研究型企事业单位与创新型中小企业之间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通过挂职、项目合作、兼职创新等模式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三是通过激励政策留住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给予企业核心骨干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返还补贴。四是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通过各类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氛围,提振企业信心,提高民营企业谋发展、谋改革、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