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调查研究题目

杨自沿 王可煜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出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悟不够深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认识不够全面等问题,说到底就是因为对实际调研的忽视与缺失。

进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首先是要选好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能不能选好题目,直接决定调研的方向和调研的价值:题目选不好,调研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很可能会滑向“为调研而调研”的形式主义;题目选得好,该调研成果就更有潜质成为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相关政策的有机构成以及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

如何选题关键是抓住问题

选题应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单位自身决策咨询的需要;围绕客观实际暴露的或潜在的社会问题。

要抓住当前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所谓热点问题就是一个时期领导干部和群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比如,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第10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二研修小组研修报告的选题——《西宁市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的研修报告》,就是回应社会热点。所谓难点问题就是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研究和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比如,省委党校第9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研修小组研修报告的选题——《青海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调研报告》,就是研究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关乎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是热点才能受到关注,是难点才能有较大价值。当然,不同时期热点和难点也是不一样的。

要抓住重大的现实政策问题。所谓现实政策问题,就是当前工作中亟需从政策上明确和完善的问题。建设产业“四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的战略蓝图,是我省长期的重大任务和重要抓手。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要求落细落实,是摆在我省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根据行业特点和优势,围绕“发挥行业优势,赋能盐湖数字化建设,助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加快5G网络建设与应用,有力支撑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设置了调研课题,抓住了重大的现实政策问题,非常契合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抓住具有前瞻性的问题。所谓前瞻性问题就是对处于萌芽状态或初显端倪的事物做出具有某种预见性和预测性分析的问题。比如,省委党校第6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研修报告的选题——《青海省数字经济“东数西算青供”发展构想》,对我省把握数字经济的时代脉搏,抓住政策红利,从而促进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要抓住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所谓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就是涉及许多基本理论政策、有一定深度的理论问题。越是深层次问题,研究探讨的价值就越大,成果的作用也越大,当然它的难度也越大。比如,《经济日报》组成30多人的专题调研组,用时3个多月时间扎实调研形成了近10万字的调研报告,并在2022年8月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为题目分期刊发,深层次阐释了共同富裕何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何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等重大理论问题。

选题要有程序

选题程序应从组织关系、应用特征和内容性质上加以规范。

一是以“组织关系”为依据的选题程序。要发挥调研机构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智慧,层层选题、上下选题、分级选题。采取组织与个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课题与小课题相结合、评估与筛选相结合等方式。先选上级交办的或领导关注的课题,后选自定的课题。

二是以“应用特征”为依据的选题程序。社会纷繁变换的现象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多。面对这些情况选题应遵循以下程序,即先选重要的应急性的课题,后选次要的可缓性的课题;先选负面性的课题,后选正面性的课题;先选“面”上的课题,后选“点”上的课题;先选热点课题,后选焦点课题,再选重点课题;先选疑点课题,后选难点课题;先选已暴露出问题的课题,后选存在潜在性问题的课题,等等。

三是以“内容性质”为依据的选题程序。要把目光盯在四个方面的内容上,即盯在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上;盯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问题上;盯在存在创造性积极因素或陈腐性消极因素的社会根源问题上;盯在安定团结的社会问题上。

总之,调研选题不应主观想象、拍脑袋决定,也不能一时冲动、只凭兴趣和爱好。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意思是说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这对当前我们如何选择调研题目亦同样适用。此外,要尊重客观事实,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同时结合实际,选好调研题目,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作者单位均为中共青海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