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生艺术风范 做时代文化楷模

□李国顺

朱仲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花儿歌唱艺术家,中国“花儿王”,花儿研究学者。1922年2月22日,朱仲禄出生于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堡(今保安镇)永安村,2007年12月22日逝世于青海西宁家中,享年86岁。朱仲禄先生对花儿艺术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从他的人生履历和艺术成就上看,他是一个集演唱、创作、研究于一身的“花儿人”,是花儿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朱仲禄先生诞辰之际作文追思,不仅是对先生艺术人生的再次回放,重要的是从先生艺术成就中得到启示,在新时代更好地树立起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讲好青海故事。

朱仲禄先生作为杰出的花儿歌唱艺术家,幼年时代的家庭生活环境和音乐文化生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朱仲禄12岁上私塾,17岁考入王洛宾担任音乐老师的西宁昆仑中学。自幼受到父亲“唱把式”朱瑞的教导和影响喜欢上了花儿,并开始收集抄录花儿。五十年时光,他的《少年簿》从400多首达到了6000多首。由于青海大地上盛开的花儿艺术生态的养育,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朱仲禄成为了父辈们花儿艺术的传承人,并且使花儿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朱仲禄先生作为中国“花儿王”和花儿研究学者,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走上了为人民演唱、为人民书写的道路。穷尽一生的不懈钻研,丰富的花儿艺术创作、演出和教学实践使他终成大器,达到了花儿艺术事业的巅峰。1950年以来,他先后在西北文工团、甘肃省歌舞团、青海省群众艺术馆任演员、创作员。曾任青海省音乐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届副主席、青海花儿研究学会第一届会长。

朱仲禄先生一生曲折,对花儿艺术的追求广泛而丰富。1962年,他受邀与上海声乐研究所林俊卿先生进行了近一年的民族唱法发声机制研究;1970年,在尕玛沟为生产队放羊和护林,每天在山野里唱花儿,唱成了民间“花儿王”;1978年,被安排到省群艺馆工作,参加各种花儿会,受到群众热烈欢迎;1979年受邀参加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手、诗人座谈会”“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届代表大会”;1981年,参与创办了西宁地区“凤凰山踏青花儿会”;1983年,接受中国艺术研究所乔建中等专家的专程采访,并应邀到北京音乐研究所进行资料录音,先后出版《朱仲禄演唱专集》《朱仲禄演唱花儿》《宴席曲》等大量音像资料。

朱仲禄先生终生致力于花儿的演唱、创作、研究和教学,除了《花儿选》,先生在82岁高龄时还出版了花儿专著《爱情花儿》。朱仲禄一生的创作有反映生动的民间生活和民俗文化情景的花儿唱词《秤与心》、具有朴素浪漫主义情怀的长篇花儿对唱《唱翻阎王殿》等60余首,用花儿音乐素材创作的《春夜里浇田靠亮星》《爷爷孙子卖黄瓜》等歌曲20余首,花儿学术论文《“花儿”“少年”之争可以休矣》《花儿曲令的沿革与变迁》等30余篇,随笔、自传文学、评论等20余篇,花儿体诗歌等20余首,共计150余篇。给后世留下了《上去个高山望平川》的绝唱,《花儿与少年》的经典。朱仲禄先生非常重视花儿的教育传承,培养了“花儿王子”马俊、张存秀、索南孙斌等新一代国内优秀的花儿歌手。2007年,朱仲禄先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纵览朱仲禄先生的艺术生命史,他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花儿艺术家,他的成就不仅得益于他本人的自然天赋,得益于他对花儿艺术的永恒热爱,得益于青海大地花儿艺术丰厚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得益于国家对民间文艺的重视和弘扬。

在当前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大好形势下,时代需要新的花儿艺术大师的出现,我们的文化事业一定会走向新的高度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