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切口书写大文章

□龙仁青

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文艺作品,不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文学著作,多是一种大而全的表达和书写,对“两弹一星”充满艰辛与付出的经历和过程进行了概括总结式的描摹,焦点也基本放在这一事件或专家、科学家,比如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当然也有一些关注普通科研工作者、干部、工人的书写,但都分散于二二一厂的各大厂区,没有把书写的重点聚焦在一个点上。《解码四分厂》的书写特点,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豹子身上的一枚斑纹,看到了一只豹子的全貌,而且是一只雪豹。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它的书写角度,或者说是选取的书写的点,是小的切口,或者截面。它书写的不是一棵大树,而是这棵树上一片沾着清晨露水的绿叶,一朵刚刚被一只蜜蜂亲吻过的鲜嫩的花儿,一枚青涩但渴望着成熟的果实,这让读者更易看到这棵树的好,这棵树的生机。举个例子:《解码四分厂》中的《精神解码》系青海作家马海轶创作的一篇纪实散文作品。作品通过认真、细致的实地采访,以大量现场见闻和口述史,描写和塑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青海金银滩草原研制“两弹一星”的“中国超级电工”群像。作品笔力坚实,书写独到,立意深迈,运用闪回等手法,把事件的进行时与历史的过去时有机融合,以今天的垂垂老矣映照当年的青春芳华,内容饱满,感情真挚,感人至深的细节迭现等等都让人难忘。在几次阅读过程中,我被屡屡打动,潸然泪下。

总之,《解码四分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像《精神解码》一样,感情真挚,书写细腻。可以说,书中的每一处文字都表达着作者对书写对象的崇敬之情。这也是这部纪实作品呈现出的一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