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枝一叶社区情 再接再厉再出发

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倪晓颖 摄
社区居民为工作人员的服务点赞。
文亭巷社区组织开展书法展示活动。
文亭巷社区工作人员入户为老人测量血压。

本报记者 贾 泓 倪晓颖

2021年6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时指出:“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

时隔一年,6月7日,记者再次走进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书画室、舞蹈室、阅览室、康复室……歌声悠扬、翰墨飘香……情与暖扑面而来。

这一年,文亭巷社区变得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了,社会治理能力也更强了;这一年,文亭巷社区工作人员依然那样忙碌,群众的笑声依然在社区回响,各族群众依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一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文亭巷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完善社区各项服务,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建设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居民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上升。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文亭巷社区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再接再厉、不懈奋斗。

社区生活有“色彩” 党建引领有温度

“社区特别注重基层党建工作,我还被邀请来给大家讲过党史嘞!也算是发挥余热了。”今年80岁的宋付轩老人已有55年党龄,一路走来,亲历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砥砺奋进,见证了新中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内心无比骄傲。

一年来,文亭巷社区积极整合辖区文体活动资源,依托社区群众之家、书画室、舞蹈室等,每逢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丰富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让大家在交流互动中增进邻里感情,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水道堵了,老人病了,孩子没人管,燃气不通了……对文亭巷社区来说,为群众办实事就体现在帮助解决一些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上。同时,推行“双进双联四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菜单式”服务模式和“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做实做好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重点工作。

“社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围绕‘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和谐型’四型社区创建,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标准和水平,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说:“我们建立完善了‘党建+’社会治理体系,帮助解决了一些群众的急难愁盼事。”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文亭巷社区持续深化结对共建、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依托QQ、微信等载体,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寻求帮助等服务。并按照辖区党员志趣、特长等,建立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

一年来,社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打造“15分钟党建服务圈”,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一年时间社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近百件。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设施,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

社区工作有“招式” 群众生活有品质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社区,亲切地与我交谈。他问社区爱老幸福食堂的饭菜贵不贵?饭菜是否可口?那亲切的话语温暖人心。”藏族大妈多杰卓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激动不已:“现在,我很想对总书记说,我们的菜谱更加健康了,就餐服务也更加贴心了。”

一餐一饭彰显社区温暖。文亭巷社区贴心地制订了幸福食堂营养均衡、惠民价廉的套餐食谱,每天为高龄、困难老人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助餐服务。并实施了幸福食堂提质增效扩面工作,发动沿街商铺广泛加盟,使就餐服务供给更加多样、丰富。

“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就应该是这样。”文亭巷社区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说的话牢牢记在心上,针对辖区老年人日益增多,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实际,服务老年人方面采取了不少“实招”“硬招”。

“在政府的关心下,我们的小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家住西宁市城西区海宏1号C区的范万林说,去年底城西区民政局给家里安装了智能远程监测电子设备、SOS报警器、智能门磁、智能烟感等。我今年86岁,老伴75岁,儿女们经常不在身边。有了这些“装备”儿女们也放心多了,遇到紧急情况,民政局的同志也能及时帮助我们。

一言一行尽显社区情怀。文亭巷社区先后引进两家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养老服务,通过走访关爱、电话陪伴、日常生活照料等服务,给予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更多的心灵慰藉和生活关爱,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并对各类办事服务系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办事更智能,生活更便利。

把社区居民的事情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有效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一年来,文亭巷社区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有效延长服务群众半径,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环境有了长足进步, 交出了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的新答卷。

民族团结一家亲 社区共治有特色

“我搬到文亭巷社区四年了,儿子儿媳都在玉树上班,社区工作人员崔艳梅每天都会嘘寒问暖,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社区琐事多,小崔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眼见着瘦了好多。”青梅多杰老人言语中透着对工作人员的心疼。

文亭巷社区积极推进“五融五筑·和睦家”品牌建设,依托“五级联动”党建联盟平台,把辖区内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推行“成员轮值+”,形成事务共商、服务共做、党员共育的联动工作格局,将支部建在小区上,进一步延伸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今,小区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建立深厚感情,亲如一家。

“我在玉树生活工作了半辈子,退休了回到西宁居住,开始还担心会不习惯省城生活,与邻居相处有困难。没想到,这种顾虑根本就是多余。”青梅多杰说,社区无论发什么宣传资料都会准备汉语和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版本,社区工作人员也会想方设法开展活动促进大家交流。

“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文亭巷社区在玉树小区成立“石榴籽”党支部,开展“我是一颗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组建了“一家亲”服务团,培育少数民族政策宣讲员,开展“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和宣传宣讲等,在社区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今后,文亭巷社区党委将继续弘扬光荣传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社区时‘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再接再厉、不懈奋斗’的殷切嘱托,继续坚持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高品位,持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切实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持续走在前、作表率,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服务保障。”刘翠青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