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智能”在海北“嫁接”成长

“智慧远程诊疗”项目上线运行。
大西洋鲑的陆海接续养殖试验。
远程智慧援教。
“二十万人游海北”暨援青文旅联盟“千车万人青海行”首发团启动仪式。本版图片均由山东援青和本报记者尹耀增 摄

第四批山东援青干部人才入青以来,始终把人才智力帮扶放在更高位置、做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起成立援青文旅联盟、牵头创办鲁青教育论坛、推动组建鲁青眼科医院、启动实施“一库双百”人才行动、运营“鲁青高原生态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等一系列智力帮扶项目,建机制、搭平台、拓领域,实现了智力援青由点对点衔接,向搭建平台汇聚资源、带队伍厚植造血能力的转变,助力海北广聚人才补齐短板,助推海北产业升级、民生改善。

本报记者 尹耀增

倾心倾力奉献山东力量,大爱无疆装扮海北山川。

山东与海北虽远隔万水千山,但对口支援的红线把双方紧紧相连。

随着援青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援青模式日益成熟,“海北所需,山东所能,合作共赢”成为鲁青两地干部群众的共识。

来自齐鲁大地、对口支援的各类人才在海北藏族自治州3.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攻坚克难,挥汗如雨,只争朝夕,凝聚智慧,用爱心与激情谱写着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奉献之歌……为海北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鲁青合作拓展了新空间,为增进两省友谊开辟了新境界。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

为高质量发展插上人才翅膀

如何把海北州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用山东第四批援青干部领队、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长赵庆平的话说就是,“山东省帮助海北州制定了文旅、生态畜牧、特色种植养殖、会培五大产业发展支持计划,瞄准产业发展需求,搭建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海北产业提升提供立体式智力帮扶。”

2021年6月28日,山东援青推动成立的“鲁青高原生态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鲁青高原生态农牧远程智慧服务平台”同步上线运行。

工作站汇聚鲁青两省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223名农牧专家,引进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丁晨旭驻站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同时,针对海北农牧产业技术创新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以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核心,引领技术转移、产业升级,推动海北农牧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助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研究员崔占鸿表示,山东援青农牧专家周磊牵头开展的牦牛藏羊补饲精料研究课题,针对青海冷季较长对畜牧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开发补饲精料,调控牦牛藏羊营养平衡,减少掉膘、死亡,该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在整个青海牧区辐射应用。

去年7月12日,“二十万人游海北”暨援青文旅联盟“千车万人青海行”首发团启动仪式在门源回族自治县举行。

这是继2019年9月,山东援青发起成立援青文旅联盟以来,助力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又一重要行动。

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对口支援理念,山东援青管理组积极组织开展山东专家上高原,帮助海北“借船出海”。

推进海北州政府、州中藏医康复医院与康复大学(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实习、科研基地,助力海北康养产业科学发展。融合上海、青岛海洋科研成果,发挥山东、海北冷水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山东和海北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在门源淡水孵化—在山东海水养殖”的冷水鱼陆海接续养殖试验,全力打造横贯东西的高端冷水鱼产业链。在济南成立海北招商联络站,引进青海昱宏生物科技公司正式投产,102万元的货物已完成进口报关,实现了海北州2022年进出口开门红。

聚焦教育提质增效,

多平台支撑育才树人大计

山东援青精准对接海北需求,把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作为教育援青的根本之策,创新平台,深度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了教育组团帮扶由注重教学向教学教研并重的转变。

2019年9月,山东援青在门源县启动“威海—门源远程智慧援教工程”试点。目前,山东援青累计投入资金870余万元,基本实现了山东四市对海北四县中小学远程智慧援教全覆盖,推动山东与海北结对学校老师之间的同步备课、同步听课、同步评课、同步研课,先后开展活动800余次,两地6000多名教师参与,山东老师不到高原也能参与援青支教,使海北学子不离家乡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推动建立州、县、校教研体系,从山东选派12名优秀教研员到海北州、县教研室,吸纳优秀援青教师参与州、县、校兼职教研员队伍。支持创刊《海北教育》,带动当地老师们从关注教学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变,营造了“从问题中生课题,在教学中做研究”的氛围。山东海北班连续三年本科上线率超过98%;组团帮扶的2020年、2021年海北一中高考成绩本科上线率分别提高了6.5和9.3个百分点。

2021年3月24日,山东援青“医教协同”医疗专家聘任暨首场专家讲座在海北职校举行,标志着山东援青整合利用援青医疗专家优质资源,更大发挥支医专家作用搭建的医教协同平台正式启动。山东5名支医专家受聘海北职校,定期到校授课,定期带职校学生到医院跟岗见习。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52次,支医专家到校授课56课时,职校学生到海北州医院跟岗见习612人次,有效缓解了职业教育优质师资短缺难题,助推了海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海北州职业教育技术学校医药卫生部主任杨增骄说:“山东援青医疗专家来到州职校授课,不仅缓解了我们学校高层次专业教师少的困难,而且他们来自临床一线,实际经验丰富,讲授的内容比书本的理论更加贴近职业教育需求。”同时,山东援青按照“专业一对一、学校多带一”,推动山东6所职校与海北职校、威海4所职校与门源职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施“校长+骨干教师”的组团模式,对职业教育开展“整体性帮扶”,受到了职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聚焦服务改善民生,

智力帮扶浇灌幸福花

海北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群众对于治疗高原病、地方病的医疗健康需求迫切。山东援青聚焦这一民生需求,多措并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20年7月25日,在山东援青多方协调下,鲁青眼科医院正式揭牌运营,这是海北州首家独立法人资格的专科医院。山东援青投入资金400万元,为医院购置了一批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协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引进10名眼科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帮扶团队,开展眼科疾病门诊防治、手术治疗、青少年近视防治、本土人才培养等工作。

“我们全面总结鲁青眼科医院模式,通过人才先行,强化‘引进一名专家人才、带来一系列新技术、带教一支当地团队’的运营模式,从资金、设备、技术、专家等层面全力扶持推进特色专科建设。”山东援青干部、州卫健委副主任王鲁介绍。

此外,山东援青协调对接鲁青多家医疗机构,先后创建了鲁青肺癌诊疗中心、鲁青消化病诊疗中心,支持创建鲁青口腔医院。在门源回族自治县成立鲁青血液透析中心,在祁连县成立滨祁眼科中心、滨祁盆腔修复中心,在刚察县成立心电联盟,在海晏县成立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引领医疗机构增加造血功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援青投入5000万元,实施海北州智慧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海北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数据的实时互联互通,与山东省级健康医疗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山东援青四市结对帮扶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刚察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通过与援青对口帮扶医院建立会诊平台,刚察县人民医院有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治愈率明显提升。

副院长白扎西介绍,“以前没有远程会诊的时候,我们遇到疑难病例只能是转院了,有了远程会诊以后,疑难病例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后得到很好的解决。”

针对高原常见多发疾病,山东援青组织支医专家变坐诊为巡诊,创新开展巡诊活动,走进农牧村庄社区,免费诊疗服务惠及各族群众5万人次,“光明行动”一次性为全州200余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先心病专项救治行动”组织56名先心病患者到山东接受免费治疗。

去年6月29日,山东援青“一库双百”行动正式启动。该行动广泛邀请历届高层次援青人才,组建山东援青人才库。目前已入库专家245人,组成教育、医疗、规划设计、文旅、农牧等5个专家组。

入库专家按照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统一安排,根据海北需求,以学术交流、技术指导、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专题调研、基层义诊、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等为主要服务形式,每年组织100名以上专家人才到海北开展智力帮扶,每年选派100名优秀教育和医疗人才到海北开展支教支医。

这是山东援青紧盯发挥人才作用、打造灵活用才平台的又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