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好青海基层政协协商的意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各种利益诉求在基层聚集,各种矛盾冲突在基层易发。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到49.74%,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当前仍面临着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压力较大、乡村振兴基础条件薄弱等问题,导致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可以说,在青海,基层矛盾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政协,其政协协商在我国现行的七种协商民主渠道中具有独特优势,更要担负起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政治责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为发展“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重要作用。而基层政协一头联系着党和政府,一头联系着界别群众,是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深化拓展青海基层政协协商,在协助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二、青海基层政协协商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社会治理涉及群众利益的方方面面。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助党委政府增进基层群众福祉,能够发挥基层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效能叠加,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基层政协“开门是群众,出门是基层”,延伸协商触角,把政协协商平台搭建在群众的家门口,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解决群众困难,拓宽了党委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新渠道,打通了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愿的新通道,最大限度做到“与民共商、汇聚民智、惠及民生、满足民需”。

基层治理处于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这一比喻不是片面认为基层治理处于国家治理的最低端,而是重在强调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前沿性。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协商是主责主业。协商民主尊重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平等地听取和考虑不同的意见,实现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和各方面力量最广泛的联盟,“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特别是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问题上,通过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主动正面发声,可以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与各族群众沟通交流,将群众的利益诉求汇集起来及时反映给党和政府,协助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从而防止事态扩大升级,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力量凝聚于基础。

近年来,青海基层政协得到很大发展,自身力量得到加强,按照政协委员数量与同级人大代表数量基本相当的要求,政协委员规模得以扩大,完全有能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青海基层政协协商普遍存在着制度化保障不健全、专业化能力相对较弱、协商成果落实不佳等问题,亟须得到解决。

三、推动青海基层政协协商向纵深发展

健全基层政协协商的制度化保障,让基层政协协商运转有序、充满活力。为打牢推进政协协商的制度基石,青海根据中共中央、全国政协有关文件和政协章程,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制度机制的建设,但是在涉及基层政协协商方面,相关制度规定在具体运行机制和可操作性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人民政协运用协商手段参与基层治理,需要加快基层政协运行的制度化程序化进程,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基层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增强协商意识,根据工作需要,主动参加政协重要协商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创建“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积极支持、政协主动开展、各方协调配合”的政协协商新格局。

提升基层政协协商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困境”。政协委员要摒弃传统的“二线”意识,变“要我协商”为“我要协商”,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在参与纷繁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对政协委员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大对政协委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基层政协委员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深入界别群众中,在做好相关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协商议政成果切实可行。

加强基层政协协商的程序化建设,解决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运行困境”。要根据当地实际,从协商计划制定、协商议题构建、协商活动组织、协商成果监督落实、效能追踪评估到整改反馈等形成一个闭环、严格的治理过程。顺应数字时代的新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动态了解社情民意,使协商议题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积极开展提案双向评议,解决“委员只管提案不管落实,承办单位只管办理”这个一直困扰青海基层政协的问题,切实推动基层协商议事有组织、有议题、有流程、有结果、有反馈。

(作者单位:政协青海省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