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开发区建成4个“国”字号绿色园区

本报讯(西海全媒体记者 周建萍)12月15日,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消息,截至目前,开发区下辖4个园区已全部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并拥有绿色工厂36家(国家级24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45项(国家级25家),建设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聚焦经济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等关键环节,主动优化调整开发区各园区产业定位、功能布局、招商方向,分类出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经济、未来产业、光伏制造、锂电储能、康养产业等系列方案措施,逐步搭建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经济为支撑,以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生命健康为方向的绿色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注重产业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立足省市绿色资源能源优势和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高地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行动方案》,建立了《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围绕10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全面部署推进了园区改造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此外,开发区还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东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先后实施了铬酸盐清洁生产、多晶硅还原尾气回收综合节能改造等53个项目,2个园区顺利通过国家循环化改造验收。南川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丽豪半导体高效还原炉、珠峰原料污水处理系统改扩建等9个循环化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引导黄河鑫业、百河铝业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8个子阵光伏和11座屋面光伏发电设备建成投运,日均发电量7.6万千瓦时全部用于厂区生产用电消纳,年可节约9316吨标准煤。根据开发区绿电体系建设规划,力争2030年底前,开发区各园区绿电供应达到80%,清洁能源供应达到100%,届时将全部建成“零碳”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