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制定65条救助惠民政策

多维度建立分层分类立体大救助体系

本报讯(西海全媒体记者 周建萍)凡困必帮、有难必救,派遣专业人员到区、镇(街道)、村(社区)协助开展社会救助工作……12月15日,记者从西宁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宁市已建立由民政牵头,教育、住建等19个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以“一盘棋”“组合拳”的方式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合力创新,制定65条救助惠民政策,形成了具有西宁特色的多维度分层分类立体大救助体系。

今年以来,西宁市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单一救助”向“多维服务”转变,由“生存救助”向“发展救助”转变,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先后制定了《西宁市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搭建集“申请、救助、服务、监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救助平台,由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1900余人和5家枢纽型社会组织300余人组成救助队伍,构成了村(社区)为点、乡镇(街道)为线、县区为面、市级成体的救助网络。

同时,有效整合各部门工作职能和资源,建立由多部门参与对西宁市所有在册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低收入群体开展地毯式需求采集,重点排查社会救助家庭中部分和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对有需求的11090名对象以户为单位,详细建档,分类制定生活服务类清单、清洁服务类、医疗健康类和能力提升类四大类38项服务清单,推动社会救助“兜好底”。

“明年,我们将建立健全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教育等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根据困难类型分类,提供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措施,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形成‘梯次缓坡’实现专项社会救助精准覆盖,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西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