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学科怎么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注重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导向。

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历史教研员李长宝认为,《课程标准》坚持唯物史观,突出中国特色,实现了继承与发展。主要变化与突破在于提炼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组织设计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研究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使每一方面的标准都有具体课程内容作为达成核心素养的支撑;提出“教”与“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要求,对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

基于以上认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基于单元整合教学,准确把握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分析教材和整体梳理教学内容,运用大概念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在教育教学中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让学生亲身参与、表达观点、交流看法、吸纳意见。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