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三大科怎么学? 这些要点要掌握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中考进入倒计时,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的复习至关重要。各学科课程标准相应变化,三大科应该怎么学、怎么用?本期《教育视点》邀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3名教研员来聊聊三大科学习要点。

语文

抓住三大变化

文化自信放在首位

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靳秀明认为,在教育教学的现实观照下,语文课程标准凸显三大变化。

强化育人导向,聚焦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育人是语文课程的根基,因此课程标准把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养的首位,就是要在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高度认同中华文化。

构建学习任务群,体现语文课程特质。课程标准带来的第二大变化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三个层级体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改变过去学科知识逐点解释、学科技能逐项训练为特征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

研究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促进评价方式变革。新研究制定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数学

能用数学思维

解决实际问题

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邓雅静解读了数学课程标准下教与学的应有之义: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信心,使“教-学-评”一体统筹发展。

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认真分析每一个教学主题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建议,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关联的核心素养,创设和实施合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把课程标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探索激励学习之策,改进教学评价。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督学习过程和结果。

英语

摒弃题海战术

顺应新时代英语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通过对英语课程的学习,达到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总目标。这正是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体现,也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从“学科教学”迈向“学科育人”的本质转变。对此,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尹山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面对课程标准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堂评价体系,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要明确如何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为板块进行内容与课时划分、教学活动规划及设计,创设具体情境,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迁移和创新。

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探究性较以往有所加强,过去死记硬背的方式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英语学习。同时,课程标准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能够自我修正并恰当质疑语篇当中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