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之旅 生态美之路——川滇甘青四省联动报道”落幕
黑颈鹤迁徙见证生态之美生态之变
西海全媒体记者 赵俊杰 祁宗珠
4月19日,由西海都市报发起,四川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云南开屏新闻(春城晚报)、甘肃奔流新闻(兰州晨报)4家主流媒体联合推出的“黑颈鹤之旅 生态美之路——青甘川滇四省联动报道”圆满落下帷幕。其间,4家媒体通过融媒体联动报道的形式,集中展现了黑颈鹤保护的举措和成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黑颈鹤这一国家级珍稀物种。
四川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杨霁月说,2021年10月,随着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她与报道小伙伴一起从成都出发,前往四川若尔盖、青海玉树等地采访,开始重点关注我国高原唯一生存的鹤类——黑颈鹤。很高兴,此次的四省媒体联动报道中,她也深入了解到,黑颈鹤每年往返于四省之间。在各地的倾情保护下,黑颈鹤选择在四省筑巢安家,为西部高原带来了勃勃生机。
云南开屏新闻(春城晚报)记者蒋琼波感慨,从青藏高原到云贵高原,从春花到暮雪,黑颈鹤不远千里的飞越,只为寻一山一水的栖息。通过此次联动报道了解到,近年来,云南、青海、四川、甘肃四省努力改善黑颈鹤栖息环境,同时,通过各地的报道也了解到黑颈鹤大迁徙的这一壮举,以及西部高原秀美的景色。
“年复一年,风尘仆仆,高原的精灵——黑颈鹤又回到了盐池湾,为广袤的盐池湾带来了生机。”甘肃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曹勇说,在黑颈鹤栖息的湿地上,当地的工作人员时常穿着厚重的雨裤,不论酷暑严寒,风雨无阻,坚持野外作业,架设红外相机,时刻监测着黑颈鹤的一举一动。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劳付出,盐池湾湿地生态环境日渐好转,也有了黑颈鹤年复一年的回归。黑颈鹤回归数量逐年增多,就是对保护区工作人员辛勤劳作最好的回报。
此次联动,四川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刁明康感触较深。他说,这次采访,不论县城街道、公路两旁还是草原深处,都很难见到垃圾。采访守鹤人如科时,他的眼睛不时望向四周,发现路旁泥潭里有个烟蒂,很自然地就去捡了。也许这个动作之于他,很平常,但对其他人而言,已经是一场身体力行的现场教育。
西海都市报连续3天重磅推出“黑颈鹤之旅 生态美之路——青甘川滇四省联动报道”受到相关单位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好评。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等单位积极转发本报报道,同时也表示,此次西海都市报联合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主流媒体发起的联动报道,真实再现了各地黑颈鹤的生境,是一次践行“四力”的生动实践,也为四省间以后共同守护黑颈鹤提供了好的经验。
另外,此次联动报道,也引起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新浪、凤凰、腾讯、搜狐、网易等网站转发了本报报道。
一排排振翅高飞、冲破层云;年复一年,守候一个约定,奔赴在绿色中国的山河之间。人鹤共舞,高原精灵的迁徙与繁衍,演绎着一场生态之变,一幅“鹤翔于天、声闻于野”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