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绿电发展着力点

闫莉莉 武青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对绿色发展具有优化、引领和支撑的作用。青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清洁能源优势明显,绿电大省地位牢固。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一历史机遇,把准新质生产力赋能绿电发展着力点,在“行”“新”“质”上做好文章,对于不断推进高原清洁能源优势转化、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持续拓宽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严守“生态红线”,在“行”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青海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力,青海在新时代新征程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就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体现在行动自觉中。一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文明兴衰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绿电产业发展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且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必须是坚持生态优先,牢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二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美好生活和美好生态需要双向奔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推动绿色电力与绿色算力融合发展、推动能源优势转化等都是青海绿电发展重点发力的领域。但是不管怎么发展,绿色底蕴绝不能变。绿电产业在满足社会用能需求时,一定要秉持惠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关照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效提供群众期盼的优质产品,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聚焦“关键点”,在“新”上求突破。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坚持创新驱动、创新引领,是新质生产力助力绿电产业发展的“关键点”。一要激发绿电创新的动力。数字技术是驱动绿电创新的引擎。数智时代,数据已深度融入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青海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及时将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并且,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绿色算力的条件和机遇,同时高规格地在政策上对绿色算力建设予以支持和倾斜。青海要继续制定、修订相关战略性建议、方案、标准等,优化算力供给结构,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壮大绿色算力产业群,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等。二要形成绿电创新的合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且形成合力是实现绿电创新的根本。其中,教育是基础,科技是驱动,人才是主体。青海可充分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对口援青工作、东西部合作等机制,积极开展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努力吸引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研究院、创新型领军企业等落户青海,深入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计划等引培大量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参与绿电产业创新等。从而释放三者的创新活力,实现三者的同频共振,形成三者共同发力谋创新的崭新局面。三要开足绿电创新的火力。立足青海,放眼全国,清洁电能已成为实现生态价值的主要产业。青海要发挥周边省间资源、调节能力等的互助互补优势,驱动青海清洁电力的快速转型。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率先打造省域零碳电力系统。加快构建以电能消费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实施清洁电能替代工程,重点在交通、建筑、5G、居民终端用能领域深挖替代潜力。同时,推动化工等高载能行业积极参与绿色电能需求侧响应,促进以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建立,提升清洁电能的消纳能力等。

抓牢“落脚点”,在“质”上有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对照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标准要求,青海绿电发展仍存在一些难点。绿电外送渠道较为单一,存在电源“等通道”现象。绿电系统呈现“夏丰冬枯”“日盈夜亏”情况,电源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等。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效解决问题、提升质量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绿电发展的“落脚点”。一要加快完善绿电交易的政策机制。绿电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重视顶层设计。政府要压实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到绿电交易的调控之中,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如将绿电门类单列,构建绿电交易平台,实施绿证和电量捆绑交易,加强绿证与碳市场的衔接,调动企业使用绿电的积极性,鼓励各地联合完成绿电消纳目标等。另外,也可通过严格考核、信息披露等举措,畅通不同市场间价格信号的传导,防止绿电重复交易的发生等。二要提高绿电的外送能力。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契机,超前谋划电网工程,继续加大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系统协调能力、可调节负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深度嵌入电网生产的各个环节,着重提高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从而搭建起强大且灵活的电网,更好地支撑青海绿电大规模的外送。三要缓和绿电的结构性矛盾。青海可继续通过“西电东送”消纳省内过剩的电力产能。以“保质量、保进度”为目标加快“十四五”抽水蓄能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争取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加强重点项目的管理力度。加强“一站式”绿电并网管理系统的建设,不断推动并网消纳技术的进步,实现全环节精准管控,增加绿电并网的容量,提升绿电的利用率。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武警青海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