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产业“栽新枝”“开新芽”

本报记者 芈 峤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那么就青海而言借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如何实现提质升级?

近年来,青海重点围绕产业“四地”、绿色算力等领域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强化创新驱动、做强特色产业、开辟新兴领域,以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但是,追溯青海产业发展历史,如电解铝、钢铁制造、冶金等传统产业仍为当地工业经济做出重要支撑。

改革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要求,青海应在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培育新动能。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

产业链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它连接着各个环节。要通过转型升级,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助力传统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创新驱动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传统产业也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并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总而言之,传统产业不能说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也有新质生产力,也有高科技、高端化。为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青海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携手同行,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终将实现,老产业“栽新枝”“开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