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阳花海”绽放新魅力

卡阳景区一角。本报记者 郑思哲 王杜鹃 摄

本报记者 郑思哲 王杜鹃

通讯员 青 组

夏日的乡趣卡阳景区绿草如茵,山林披绿。站在山脚下仰望,色彩各异的木屋、灰色的石墙建筑、白色的天幕沿着山势蜿蜒而上,依山傍林,各自独立却融为一体,身处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座北欧小镇。

“要是自己不说出去,别人还以为我们是在国外拍的婚纱照呢。”6月11日下午,正在景区内拍摄婚纱照的一对新人的话语印证着此地别样的风景。

登高俯览,连绵起伏的群山与云海交织,多彩的花海与青翠的梯田交相呼应,若隐若现的小路从林荫间蜿蜒而过,整个景区被山林环抱,斑斓的花朵点缀其间,散发着一股世外桃源的怡人气息。

从曾经身处脑山的贫困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卡阳“蝶变”的故事,从脱贫攻坚书写到了乡村振兴,村民们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卡阳以绿色涵养乡村旅游“产品力”,用创新拓宽乡村旅游“发展路”,描绘着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画卷。

作为以花海之名打响乡村旅游品牌的“先行者”之一,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的乡趣卡阳景区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游玩,更以独特的景致被誉为“西宁新八景之一”。

“2023年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经济收益达到了800多万元。”说起村里的发展,卡阳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海总是满脸笑意。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诸多的荣誉是对“卡阳经验”的肯定,也是对卡阳走好乡村振兴路的鞭策。

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卡阳经验”在广袤的乡土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这既是乡村发展之福,也是卡阳村的幸福“烦恼”。

“游客的选择多了,卡阳该如何依靠现有的发展基础,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卡阳道路’?”拦隆口镇党委副书记季顺奎的思考,卡阳村党支部正在不断地探索。

眼下,卡阳景区正在做新的尝试。“我们已经在谋划以科普教育为主的亲子研学项目,目前一些研学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齐备,最快本月就会开展相关的活动。”乡趣卡阳森野野奢露营基地主理人鲍永翔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科普研学热度近些年持续上升,有“行走的课堂”之称的研学游备受青睐。“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发展机遇,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景区发展新优势,为卡阳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拓展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卡阳已经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举办森林音乐节、开展绿色骑行活动,新建云上观景平台,建设高标准景观山杏林25公顷(375亩),建立“春观花、夏观业、秋观叶、冬观雪”管护运营制度……卡阳村将乡土特色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打造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品牌,着力推进“田园拦隆口·美丽新卡阳”建设。

在丰富旅游业态上,卡阳也逐渐摸索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路子。

“今年年初我们举办了冰雪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祁生海说,依托新建的集民宿、餐饮和休闲为一体的星辰驿站农家乐园,卡阳积极谋划“冬经济”发展,打造“卡阳冬季冰雪节”赏灯玩冰的冬季旅游项目,并融入踩高跷、舞龙舞狮、威风锣鼓、社火、锅庄等民俗表演,不断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农村要致富,产业要先行。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卡阳村通过“支部引路、产业铺路”,依托“民营企业+合作社+党支部+群众”的发展模式,缩减部分卡阳景区餐饮运营,协助12家农户在景区周边发展“农家乐”,15户家庭作坊制作销售草灰馍馍,累计收入达15万元。

“卡阳村立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乡趣卡阳景区,着力打造绿色休闲农业,相继建立农家乐、乡村特色小吃、乡趣卡阳产业园、民俗文化街等多种形式的产业体系,实实在在地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带动360余人就近就业。”祁生海说,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不仅使村集体经济实现翻番增长,村民实现稳定增收,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持续改善。“现在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劲头更大、信心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