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赋能双管齐下 让基层党组织“轻装上阵”

王文甲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任务。受累于形式主义“顽疾”,基层党建工作长期“负重前行”,基层党建急需“瘦身减负”,但减负需科学,不能搞“一刀切”,松绑瘦身要与赋能增效并重,才能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认识扛牢使命,确保减负不减责任。要始终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思想,树立良好的政治追求,严格聚焦党建主责,明确工作重点、责任主体、主次权限等内容,把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厘清楚。要紧密结合党组织实际,把抓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开展、同考核,科学缩短会议时间,开短会小会,提升会议实效。要经常性指导党务工作,定期开展党务知识培训,防止因党建业务不熟、流程不清、方向不明造成“返工”,无形中增加基层党支部工作负担。

精准施策靶向减负,确保减压不减担当。基层党建减负要找准该不该减、能不能减、减哪里、减多少等问题,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防止组织生活形式化、表面化,杜绝衍生“低级红”“高级黑”。要着力解决组织生活台账繁杂和频次过多难题,条目式制定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切实减轻基层党组织负担。要用足用好党员活动阵地,开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及村级事务规范化行动,进一步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真正为基层党组织松绑,从根源解决“小马拉大车”。要全面从严规范工作人员借用,大力推动干部回巢归位、履职尽责,有效夯实基层工作力量。同时,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在职级晋升、干部选拔中向基层一线倾斜,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全面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减负赋能同向发力,确保减负不减服务。结合基层减负行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马拉得动车、拉得好车”。实行“党建+网格”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体系,把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从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健全村民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议事协商自治组织,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通过机关党组织联村、党员联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开展卫生整治、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着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