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惠民生 打造百姓幸福“路”

本报记者 郑思哲

5月31日,走进西宁市城北区马坊村红星农场,青红交错的辣椒十分惹眼。田地里,村民正忙着采摘辣椒,一派繁忙景象。

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马坊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机制,在青海大学农科院的帮助下,将集体经济与土地资源“双融合”,村“两委”牵头发动村民入股130万元,利用小马坊片区及周边约4.1公顷(62余亩)土地,成立西宁市城北区丰硕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集蔬菜果品采摘、劳动技能教育培训、农家生活体验、田园度假为一体的红星农场。

“辣椒品种是去年青海大学农科院赠送的,这个辣椒结果期长,花果同枝不断生长,从4月到10月均可持续采摘。”村民何贵平边走边说。

“去年非粮化整治整理出一些土地,由于村民大多在外务工,为了这些地不撂荒,村里商量成立了西宁丰硕合作社,43户村民入股,修建新型大棚,目前有3个大棚分别种植了辣椒、西红柿、无花果,棚外的土地也种植了土豆、红萝卜等各类农产品。”马坊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林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近年来,西宁市马坊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发展模式,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在辖区开展一系列惠民助民政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融合加速加力,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你看现在这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和咱们自家院里差不多”“下了一场雨后路面环境特别清新”“是的啊!咱们村这几年的环境真是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好,办事处和村上肯定没少劳神”。村民们的赞誉就是对马坊街道工作最好的肯定。

为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马坊街道积极推进“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模式。与此同时,各村、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和党员干部“头雁”效应,构建“党组织带动、党员促动、党群联动”模式,将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有效推动街道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