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为何“出圈”?

冉志敏

青年人白天上班,晚上可以解锁什么新场景?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近来,“夜校”这个颇有年代感的教育形式,成为不少青海年轻人夜生活的一种打开方式。

据青海日报报道,海南藏族自治州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为广大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提升文艺素养、强化专业技能搭建平台,青年夜校系列课程自4月中旬启动以来,截至5月24日,覆盖青年近200余人次。另据西海都市报报道,在西宁,入夏后越来越多的城区开办夜校。在海湖新区青海大剧院内,每周周一至周五19时至20时30分,合唱、民族舞、围棋、艺术插花等11类课程,都有专业老师授课,目前已有200多人报名学习。可以个性化选择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主动提供精细化文化服务,让年轻人利用晚上非工作时间接受自己选择的无压力教育,正为人们津津乐道、真心向往。“不为成绩、只为开心”“培养兴趣、自我提升”“解压、成长”“分享、社交”“趣缘、融入”……精准、实效,课程着眼全新需求;公益、优质,青年夜校实力圈粉。时下,夜校正以新面貌“闯”进年轻人的夜生活,以新姿态助力年轻人在学习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进一步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方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更加便捷的学习资源、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青年夜校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局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创共享,丰富终身学习的渠道和资源,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更有趣味性针对性的学习服务,善莫大焉,潜力很大。办好青年夜校,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规范管理,整合跨领域资源,创建一个更加多元繁荣的学习型社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储备更新知识是必须的。青年夜校映射出广大青年拥抱时代、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是很多年轻人愿意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倾听青年心声、多做服务工作,紧扣群体需求、提升服务能力,让类似青年夜校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更多涌现出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