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彩虹

老师和孩子们快乐地游戏。本报记者 牛玉娇 摄

本报记者 牛玉娇

5月9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小学的校园里书声琅琅,来自江苏无锡的年轻支教老师宗炜,带着一年级八班的50多名学生,整齐地排着队从教室走到操场。

“向右看齐,向前看。”

“一二……”

“鸭子走路,从女生这边开始……”

从带孩子下楼到做热身动作,这位年轻的老师不用多余的一句“废话”,就让天生爱调皮捣蛋的一年级学生安安静静“听命于他”。

作为江苏援青支教教师,宗炜于2023年8月来到彩虹小学,专业、热情是彩虹小学教师们对宗炜的评价。而在孩子眼中,这个年轻高大的“外地老师”,早就成了他们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游戏老师”“修凳子老师”。

刚刚还是凉风习习,突然间太阳开始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宗炜好像早就习惯了高原的气候,可孩子被晒得彤红的小脸早就发出抗议。

看出孩子被晒得厉害,宗炜说:“把外套脱下来,绑在腰间,你们的衣服上没有名字,系在腰上就不会弄混了。”

看不出来,这个严肃的“铁汉”,也有“细心”的一面,孩子们照着宗老师的话开始绑衣服,有的孩子绑了半天也绑不上,宗炜走到身边一个个帮他们系。

“你们要玩接力跑还是丢手绢?”

整理完孩子的衣服,就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游戏环节,一听宗老师“发令”,孩子们突然开始上蹦下跳,争着把小手举得高高,欢笑声顿时在操场上飘荡起来。

班长张以昕是个落落大方的小女生,她探过头来对记者说:“我们最喜欢上体育课,我最喜欢的老师也是宗老师,他会教我们玩很多游戏。”

在欢笑声中,一堂轻松愉悦的体育课结束了,宗老师回到总务处办公室,还没坐定,就被找老师修凳子的几个小男生围住了。

“宗炜刚来的时候,同学见面喊的是‘游戏老师好’,现在见面都喊‘修凳子老师好’。”

彩虹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拜永彪说,宗炜上课“有一套”,不仅课堂秩序好,还能让同学喜欢他,收获了许多“小粉丝”。

宗炜带着同学来到院子里,取了一把螺丝刀、几个螺丝,几分钟就把三把椅子修好了,同学抱着板凳欢欢喜喜回教室上课了。

当然也有“大粉丝”,同在总务处的教师刘得儒对宗炜评价很高,他说:“对于老师来说,课堂纪律是老师最头疼的事,可在宗老师的课上,孩子们都很投入,他总有方法让孩子们跟着他的思路走,感觉上课很轻松。”

因为专业,去年宗炜应邀参加了一次青海全省范围内的体育公开课,他是主讲教师。在拜永彪看来,宗炜的到来,不光是将年轻活力带到了校园,更是将先进的授课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到了彩虹小学。

拜永彪说:“宗老师上课很规范,先热身再活动,游戏、活动都很有秩序,通过科学的授课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让宗炜在彩虹小学“留”下更多东西,学校商量后让宗炜担任总务处副主任,以充分发挥他的管理才能。

拜永彪说:“总务处事多繁杂,大到分发教具,小到修凳子,啥都得干,虽然他是总务处最年轻的老师,但他做事从不推脱,啥都抢着干。”

在拜永彪的手机里,收藏着宗炜刚来学校时的照片,这位江苏的年轻人有着白皙的皮肤、肉嘟嘟的脸蛋,而现在眼前的宗老师消瘦了一些,也黑了一些。

在宗炜眼中,让他变化的这些因素,也是这次支教最大的收获,他说:“这里有蓝天白云,还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更有天真活泼的高原孩子,这些都是我人生中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我入乡随俗,能多干就多干,能做好就做好,这样才能融入这里,才能真正了解西北的生活。”

“一次互助行,一生支教情”。这是宗炜去年寒假回到江苏本校后交流演讲的题目,在他的演讲稿中,他将这次支教写成“与爱同行”,将在彩虹小学的生活比喻为“与爱相识相处”,将接下来的支教工作称之为“爱的传递”。

宗炜说:“在青海,在互助,一次彩虹小学的支教,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爱,这份爱将伴随我,填充我七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