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通道”到“通道经济”

— 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海西篇(下)

巴隆乡109国道物流经济服务区。多杰当智 摄

本报记者 李庆玲 贾 泓 牛玉娇 祁晓芳

夕阳西下,109国道旁的上滩东村国道旅游服务区逐渐热闹起来,宽阔的停车场里不时有大货车驶入,高压水枪喷在车身上洗去一路的灰尘,不远处的汽修店内响起敲击声,大车司机走进汇聚全国各地特色美食的餐馆饱餐一顿。

上滩东村国道旅游服务区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都兰自古以来便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南线重镇,也是青藏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一路通百业兴。2021年以来,都兰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服务区+”模式的“路衍经济”发展,形成“一业带动、多业支撑、联动发力”的多元路衍产业体系,为海西州实施乡村振兴试点村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和样板。

“一业带动”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从都兰县城出发,沿着109国道向西行驶100多公里,到达巴隆乡109国道物流经济服务区。整个服务区干净整洁,道路一侧是一排黄色三层小楼,各类商铺云集,楼前的空地上停放着不少车辆。

巴隆乡党委秘书许忠琳告诉记者,服务区紧邻京藏高速伊克高里出口,茶格高速穿境而过,日均过车辆7000多辆,是车辆进疆入藏的重要服务补给区。“服务区未统一建设前,109国道街区临街铺面房基本上是周边农牧民和个体工商户自己建设的砖木平房和临时彩钢房,高矮不一形象差,商品摆放随意,经营环境凌乱。”许忠琳说。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现在的整洁有序,服务区的建设运行让这里“大变身”。

2021年,巴隆乡整合托托村、三合村、清泉村、雅日哈图村各项资金共计4322.06万元,投资建设巴隆乡109国道物流经济服务区一期,项目总用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共建设商铺27套、3家宾馆,修建小型车停车位67个、大车停车位47个。

走进服务区内的红源综合商店,货架上各类商品齐全,零食饮料、日用百货、生鲜蔬菜以及常用的汽车修理小零件应有尽有,停车补给的司机进出不断,老板芦红山忙碌不停。

芦红山是巴隆乡雅日哈图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该村57户人家搬迁到巴隆乡109国道旁,依靠国道优势,积极参与道路经济发展。“雅日哈图村在服务区有8套商铺和1套宾馆,2023年4月向外出租,年底租金收益43万元。服务区优先考虑将商铺出租给村里人,把本地的能人留下来,把外面的能人引进来,不断优化服务区商铺、饭店售卖种类,提升服务质量。”芦红山介绍。

在服务区西侧,一间玻璃门上标注“共享厨房、临时休息、免费洗浴、共享洗衣房”字样的铺面格外醒目,这里是都兰县高标准建成的首个“司机之家”。临近中午,司机之家的共享厨房里飘出饭菜香味。

打开司机之家的留言簿,“司机之家为司机,服务好、很方便!”“一个很温暖舒适的地方,像家一样!”“能吃口热饭,喝口热水,洗个热水澡,真好!”一句句朴实的留言充满感激之情。“司机之家还开展货车司机免费健康体检、送温暖礼包等活动,除了改善大车司机的工作环境外,也吸引了更多司机停留消费。”司机之家负责人乌云白力阁说。

不断丰富“服务”功能,目前巴隆乡正在和有关部门对接,谋划服务区二期项目建设,计划扩建停车场,并增加大车司机亟需的汽修、加水、补胎等服务。

“多业支撑”

催生产业发展新业态

进入夏季,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的上滩东村国道旅游服务区车流量增大,仅加水、洗车两项工作,就让12个洗车点上的服务人员忙到停不下来。加水10元、洗挂车全车带加水50元、洗大罐车90元……公开明码标价,工作人员干净利索,来到服务区的司机师傅对这里好感倍增。

与巴隆乡的服务区相比,上滩东村国道旅游服务区的服务区面积更大,服务功能也更加齐全。

作为上滩东村的村集体经济,村里在投资建设时转变思想观念,扩大服务群体,立足服务国道、服务县城的定位,充分利用服务区和停车区发展平台,不断丰富经营业态,挖掘“路衍经济”潜力,创新“服务区+停车修车+特色餐饮+旅游休闲”等崭新的“服务+”模式,推动路衍经济发展催生产业新业态。

上滩东村第一书记李和平介绍,从2015年起,村里前后投资960余万元建设7.7万平方米集餐饮、停车住宿、车辆维修保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服务区,目前已容纳各类经营主体21家,加水洗车点12个,功能性用房9套,同时配备自助充电桩2个,扩增停车场和旅游公厕等公共设施,设有司机之家、神奇柴达木、都兰优品线下体验店。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来服务区“阿依古丽大盘鸡”吃饭的人就排起了队,有过路司机,也有周边村民和县城居民。2017年开店至今,“阿依古丽大盘鸡”已成了周边最有名的店,老板娘阿依古丽说,“我们以前在甘肃开饭馆,后来经过市场考察,最终选择在上滩东村服务区开店。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没有错,现在虽然生意不大,但效益不错,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在服务区上滩东村村委会的对面是一处游乐场,设置了彩虹滑世界、网红秋千、鱼塘等游乐设施。在国道物流服务区蓬勃发展的同时,村党支部着力打造“一带、三区、多景点”相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利用浙江嘉兴援青资金和村委自筹资金共计89万元,建成包含水上娱乐项目、无动力游乐设施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休闲区上滩东村嘉乐园。嘉乐园建成投用以来,弥补了服务区功能单一的短板,成为周边居民和过往游客驻足消费的最佳选择。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调整特色产业为出路,上滩东村集中力量打造服务区,真正实现了富民目标,将车流量变成了消费的“能量”和当地经济的“增量”,“服务+”理念下的多业态发展,既推动了服务区转型升级,又促进了路衍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联动发力”

铺就共同富裕新路径

一辆车进入都兰县,从东向西将依次经过夏日哈镇国道经济服务区、上滩东村国道经济服务区、巴隆乡国道经济服务区、宗加镇国道经济服务区。

服务区不同,行车司机对其功能定位的感受也不同。据介绍,按照规划,立足各区位优势,每个服务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功能定位,比如“休息服务”“商贸服务”“餐饮服务”“汽修服务”“游客咨询服务”等。

都兰县大力发展的路衍经济集聚了公路沿线优质资源,坚持路产融合,不再“拷贝”以前的“小散杂”,取而代之的是大布局、互相联动发展的新布局。

国道服务区商户较多、业态多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整治、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工作繁杂,该如何提高服务区服务质量?

2023年,上滩东村探索实施“村党支部+公司+经营户”的国道服务区积分制管理机制。“根据积分累积分值,划区间实行年终通报表扬、优先推荐评优评先、享受门面房续租及物品兑换等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措施。同时,根据积分累积扣除分值情况,实行年终通报批评、责令停业整顿、解除门面房承租合同等惩罚措施。”村党支部书记樊成介绍说。

奖励和惩罚并重,通过积分制的推行不仅有效激发了商户参与服务区治理和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性,还让服务区焕发了生机活力,得到了商户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这也为都兰县所有国道服务区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为发展好路衍经济,都兰县委县政府及各级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协同发力。记者从都兰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该局全面做好路域环境治理工作,营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聚焦国道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对县域内路衍经济带各经营主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督促经营户履行主体责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都兰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

从联动发力到协同发力,都兰县大力发展路衍经济,串起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经济带,成为海西州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缩影。

“近年来,海西州把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初步形成多个样板模式,都兰县发展路衍经济就在其中,并且已被国家乡村振兴局采用,作为乡村振兴示范试点经验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海西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庚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