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开展白尾海雕和高山兀鹫 猛禽迁徙调查

本报讯 (记者 叶文娟) 为进一步加强青海省迁徙猛禽的跟踪研究,填补我省乃至青藏高原区域猛禽迁徙调查研究的空白,自2022年开始,省林草局组织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救护猛禽迁徙调查。

据了解,2023年1月13日、10月23日,研究团队分别在西宁市宁湖湿地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尕海村附近救护1只白尾海雕和1只高山兀鹫,经过救治及野化放归训练,评估符合野外放归条件后,分别于2023年2月16日和2024年1月23日为其佩戴跟踪设备后放归野外。结果显示:白尾海雕野外放归历时276天,截至2024年1月17日,成功回传位点数据4218个,迁飞总里程4999千米。监测表明,白尾海雕南、北迁飞路线不重合,南迁路线更短而直,采取避开高海拔区域的迁徙策略。

高山兀鹫野外放归历时64天,截至2024年3月27日,成功回传位点数据1478个,南迁总里程2253千米,历时30天,横跨纬度8.85度,飞行最大高度为海拔5579米。在南迁过程中,跨越了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区,最终抵达印度阿萨姆邦萨地亚附近。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介绍,青海是众多猛禽迁飞通道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加强对我省迁飞猛禽时空变化的跟踪研究,对其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