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百姓关心事 答到群众心坎上

郝 炜

“机制”化问出百姓关心事,“联动”式答到群众心坎上,民生答卷越答越好,干群连心越连越紧。这一点,从青海日报近日题为《西宁:“每月一题” 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报道中看得十分真切、感人,提气、给力。

如何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如何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西宁市委、市政府探索建立“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合力解决急难愁盼,把市委、市政府的初心、决心变成社区居民的贴心、暖心,业已产生的成效很好说明:造福于民,不仅要看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是怎么做的。惟其时时事事处处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守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会激发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的自觉性,才能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状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面民生领域的种种现实问题,敢于动真碰硬、拿出真招实招,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智慧破解难题,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构建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各牵头单位统筹推进,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按职责分工配合,相关督查部门跟进督查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推进责任机制,聚焦“真解决困扰基层的难题”这一关键,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影响和制约基层基础的问题一项一项销号,西宁上下正在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成事,在于把心交给群众。“高位推动”“重点督办”“多口归一”“精准派单”“要求责任部门在限期内解决群众诉求”“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现场办结率”“有效破解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从数据中‘算出’群众诉求的共性问题”“广泛收集民生需求,推动相关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畅通‘接、派、办、督、评、报’等环节”“对已整改销号问题‘回头看’”“继续优化工作流程,建章立制,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其中党和政府的初衷、“包案推动”的示范,协同攻坚的拼劲、专啃“硬骨”的韧性,精准精细的考量、“第一时间”的追求,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观念意识的转变和提升,都让我们看到“每月一题”——这一西宁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力道十足、步履铿锵,看到广大干部以群众反映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扎实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继而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站位、态度、决心和办法、路径、实效。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民生工作既是发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宁市“每月一题”告诉我们: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大事,不好办,那就创新工作机制,疏通一个个堵点难点。“每月一题”归根结底是为了多路径、更高效地夯实基层基础、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并借以提升基层组织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努力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以“小变化”赢得群众“大满意”,以“小改进”带来百姓“大幸福”,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有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直抵民心的温度、托底民生的力度,标注为民情怀的深度、人民至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