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下基层” 作为服务群众的“关键路径”

刘嘉敏

“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进入收尾阶段,较之第一批,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地区和单位处在经济建设、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一线,联系群众更紧密,服务群众更直接,群众期待会更高。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四下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关键路径,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于开展好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躬身入局,问政于民,小事不应小视。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走出经验主义的“盆地”,不能因为问题小就“选择性处理”,也不能因为难度大就“绕着走”,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把小事吃透、把症结摸清,让群众说真话。树立求变求新的创造精神,善用新时代的新标准、新要求去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用心“解剖麻雀”,总结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推动问题在小事中发现、对策在小事中形成、本领在小事中加强。

有的放矢,问需于民,要事不可回避。“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指引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拍脑袋决策”,要在“下”字上做文章,在乡村“烟火气”里凝聚基层治理智慧。坚持问题导向,用好“六种调研方法”,走到乡村振兴最前沿去感受,体味群众的酸甜苦辣,体验群众的衣食住行,主动分析“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背后的原因。紧盯调研课题,提出实实在在的对策,以“一件事”推动“一类事”的治理,以治理“一个区域”的好方法找到打开“一个地方”的金钥匙,切实在调研中掌握规律、明晰路径、落实行动。

身入心至,问计于民,难事不可畏难。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面对群众质疑和诉求,不是任何问题都能“一拍即办”“一办即好”。“问计于民”就是要有直面难题的魄力和解决难题的决心,大胆揭短亮丑,在急流险滩面前逆流而上、敢闯敢试,在风险挑战面前知难而进、敢为人先。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以身到、心入、情至的苦干实干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下基层”,走下去的是党员干部,聚上来的是对策办法,夯实的是发展根基。我们要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过程,努力营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浓厚氛围,使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量、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