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扩大阵地覆盖,协同打造普惠共享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着力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科协组织充分发挥纲要工作牵头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完善年度考核、会商沟通、专项督查等制度,一体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各方努力下,超额完成“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目标任务,制定出台《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有力有序推进任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据2023年初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22年我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7.57%,比“十三五”末提升了1.62个百分点,增长27.22%,增幅高于全国水平、位列西北首位。

精心打造科普工作品牌。深化对“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认识,持续打造“生态科普”品牌。完成省科技馆“三江源”生态展厅提升改造,建设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普示范带。成功打造“科普进寺庙”特色活动,先后深入40所寺庙为教职人员和周边民众提供科普服务,入选全国科协系统优秀案例。发挥流动科普传播优势,面向农村牧区开展“科普六进”“科普大篷车万里行”、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2017年以来,全省科普大篷车累计行程近 119万公里、服务群众189万余人次,流动科技馆累计行程 7.3万公里、接待公众54.4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了科普资源普惠共享。连续3年举办“科普大讲堂”,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面向机关、社区等开展线上线下科普讲座25场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不断扩大科普阵地覆盖。建设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五位一体”现代科技馆体系。现有省级科技馆1个、市州级科技馆5个(其中在建1个)、流动科技馆1套、科普大篷车41辆、农村中学科技馆45所、数字科技馆1个。青海省科技馆累计接待公众234.6万人次,其中青少年137万人次,有效发挥科普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10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2个,同步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2个,建设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6个、科普示范社区35个。

有效推进科普队伍建设。着力加大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科技辅导员、乡土专家、科普专家等人才队伍建设。科普信息员从“十三五”末的41802人增加到62117人,增长48.6%;科技志愿者从“十三五”末的15764人增加到21785人,增长38.2%。组织科普工作者积极面向基层一线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省科普信息员和科技志愿者通过各类平台刊发、推送、转发相关报道、视频等近20万次,累计受众约500万人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