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建设 作答发展考卷

牛玉娇

从海东市平安区大红岭的荒山变青山,到洪水泉乡牛羊散养到规模化的富硒牦牛产业园,从古城回族乡石碑村花海景区,到平安区全域旅游生态走廊,曾经山路十八弯的远山边村,如今都有了富有前景的适宜产业,处处生机勃勃。

如何让平安区的传统种养殖业借助天然富硒优势提质升级,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又是什么让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将致富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答案蕴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以前,人们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低生活贫困,如今,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靠山靠水靠生态走上了致富路,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背景下,平安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近年来平安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湟水规模化林场、三北防护林等林业工程生态成效显著,风力发电项目、光伏项目相继落地,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积极探索生态养殖+光伏产业、全域旅游、三产融合、生态农牧业发展路径,培育青宏杏、冬油菜等优质品种,大红岭生态经济、平安驿生态旅游,洪水泉生态种养、高原“富硒”有机农产品等一批“金字招牌”,成为助推平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点绿成金”,让平安区成为了生态产业发展的优选地,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支持县”“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平安区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地方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平安区持续拓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功探索出“两山”转化的“平安路径”和“平安模式”,一幅“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