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乡村“家底”创造新价值

——同仁市晟大蛋鸡养殖基地见闻

俯瞰晟大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分拣鸡蛋。
公司有机肥料生产线,工人正在忙碌生产。本报记者 公保安加 摄

本报记者 公保安加 通讯员 赵 强

10月19日清晨,在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格拉滩的青海晟大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蛋鸡养殖场,一批批新鲜鸡蛋通过三栋封闭式现代化标准鸡舍,源源不断地被传送到干净清爽的装蛋车间,5名工人各司其职,完成分拣装托、喷码和装箱运送——一枚新鲜鸡蛋,经过清洗、吹干、杀菌等一道道关卡,最终被及时运送到终端市场,而这复杂的流程,最快只需要短短三个小时。

走进蛋鸡养殖场装蛋车间,家住尕沙日村的杨毛措正熟练地将一枚枚新鲜鸡蛋装进一旁的托盘,他的同事娘毛才让将装好鸡蛋的托盘送到了喷码环节。

“这个活儿好上手,对我们来说离家近,工资也不少。”杨毛措大声说着,手中的活计却没有停下。今年7月,她正式成为公司员工,每月拿着4100元的工资,还能照料家中92岁的老母亲。

如今,随着一个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地运转,许多昔日仅以务农为生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了新的营生。在晟大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像杨毛措一样从地道农民摇身变成企业工人的有十余名。

来自保安镇东干木村的华旦可以说是公司老员工。两年前,他经人介绍来到公司,在有机肥生产车间当起了一名学徒,跟着同事学习机械维修技术。时间一天天过去,两年来,他基本上能应对所有常见机械故障,变成了一把好手。

“基地建设之初,我们通过市委市政府扶持,获得了东西部协作资金2000万元的投入,饮水要思源,企业有了发展,就能更好地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为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晟大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陕真博介绍,公司每年为保安镇东干木村给付土地分红40万元,并就近吸纳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此外,从今年起,将每年为同仁市29个脱贫村分红145万元。

从空中俯瞰,晟大生态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白蓝相间的建筑镶嵌在格拉滩千亩黄果梨基地绚烂的秋色里,显得尤其静谧。事实上,基地四周偌大的黄果梨园区也是公司主要产业之一。“黄果梨园区流转出去后,不仅村集体每年多了40万元的收入,村民们还多了一个好营生,这真是一举两得,我们的这些‘家底’也为村里发展振兴创造了很好的价值。”保安镇东干木村党支部书记加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