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增收致富协奏曲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访黄南州委常委、同仁市委书记何杰

本报记者 王 臻

今年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压实各乡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工作责任,确保将上级督查反馈的问题整改到位,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并积极融入全省产业“四地”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同仁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黄南州委常委、同仁市委书记何杰。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谈谈,面对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这份政治“答卷”,在深入查摆问题、扎实开展整改上做了哪些工作?

何杰:同仁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书一单一承诺”要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紧盯三个关键目标任务,坚持对标对表,压紧压实有关乡镇、有关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政治责任,细化整改任务清单115个、各类指标212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坚持一周一跟进、两周一调度,高质量推进整改工作,目前,同仁市认领的34项问题全面整改完成,并已经州级验收销号。同时,统筹国家考核评估、省委巡视、省级审计、督导督查、明察暗访、第三方评估等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将整改工作作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发力点、关键点,做到“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全力抓好各项问题整改和巩固提升工作,标本兼治抓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记者: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和成绩?

何杰:我们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围绕“三保障”、脱贫群众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常态化跟踪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各项帮扶政策,脱贫人口、易地搬迁人群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万元、1.29万元,同比增长16.6%、17.78%;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2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元,同比增长7.8%。二是乡村建设同仁路径获得肯定。以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整合项目和资金,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铿锵。三是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将60%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推动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特色农牧资源有机融合,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努力培育“农牧+文旅+生态”的乡村产业新业态。成功打造乡村产业“日秀玛”模式,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20年的3万元,跨越增长至2022年的419万元,曾经的经济“薄弱村”逐渐转变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富裕村”。四是乡村治理持续优化。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自治、德治、法治、群治、智治“五治联动”基层治理体系,成立我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行“一村(社区)一辅警一法律顾问”和“一约四会”机制,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综治中心建设,乡村治理便捷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曲库乎乡江龙农业村建立“积分制”“清单制”运行机制,以“分”促管、以“分”促干,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如何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何杰:下一步,同仁市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州总体部署,坚持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因地制宜挖掘本土特色产业多元价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接续打造新一轮乡村振兴试点村、乡村建设示范村,将“示范”建成“典范”,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同仁样板,真正让各族群众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