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德:宁可死,也不当俘虏

李振德老人一生恪守着守口如瓶的纪律。
李振德(四排左二)和战友们的合影。

本报记者 王十梅

很多人都问过李振德老人一个问题:“你以前在部队是做什么工作的?”李振德的回答很简单:“通讯员。”若再细问,李振德老人大多只会笑笑。直到202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大家才知道,李振德老人曾从事的工作并不是通讯员,而是机要员。这个秘密,他保守了70年,即便是他的爱人和子女都不知道。

今年88岁高龄的李振德出生在今海东市乐都区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949年,李振德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当时他在乐都中学读书。那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解放了青海,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李振德充满了向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无数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参军,自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很多在校读书的学生也纷纷弃笔投戎,为保家卫国而战。李振德也报名了,可惜因为年纪太小没有通过。

1951年,李振德再次报名,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当他以为自己可以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时候,却被带到了西北军区机训大队学习。“入学第一天,教员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机要工作的重要性和保密性。因为以后要从事机要工作,我们每天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会被淘汰。其中,最简单的一项考核就是背诵,背字典是最基本的能力。记诵随时变化的密码本更是重中之重。”李振德老人说。在校期间,不少同学因为无法完成要求,而离开了。李振德却凭借优异的成绩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局内忧外患。国民党部队退守台湾后,留下了许多特务暗中搞破坏。抗美援朝战争也进入了攻坚阶段。于是培养一批政治可靠、业务精湛的机要员便显得尤为重要。1953年,即将学成的李振德临危受命,被派往抗美援朝前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机要员。

机要员的主要工作是电台通讯、收发译电,每天都会接触到绝密级的重要电文。对于每一份电文的内容,机要员都是先知先觉,是第一个知情者。所以,选拔机要员的第一标准就是忠诚可靠。必要时,为了保守秘密,不惧自我牺牲。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本活着的密码本,破译文件时绝对不能出错,但凡有一星半点的错误,就可能会给部队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也会往各个阵地传信送令,每次去都会有至少一个班的战士护送。在战场上,若被敌人发现,我们都不冲不杀,只为保护密码本。若有被俘虏的风险,第一件事情便是快速销毁密码本。”李振德老人说。

“一字之差,人头滚滚。”“分秒之误,全军覆没。”这两句话时刻警示着在战场上像李振德一样的机要员。“为了保守军事秘密,我们从不怕死。”李振德老人说。

时至今日,对于抗美援朝时期他曾接收和传送的秘密文件,李振德老人都是三缄其口。“守口如瓶,是我一辈子恪守的职业纪律。即便是家人也不能说。”李振德老人说。

李振德老人保存着一张参军后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他青春年少、神采奕奕。如今,老人早已满头白发。他用颤抖的手,在短短的一页半纸上,写下了自己七十多年的革命之路。他的字迹歪歪扭扭,几乎难以辨认。可谁又能想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用这双手发送了多少至关重要的文件……

如今,曾经的英雄已经老去,但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铸成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在中华大地绽放着不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