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海窗口”增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同

本报记者 李庆玲

青海,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9月12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举办。宣介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重点对外宣介了青海省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为主引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来自近30个国家的约150名外国政党代表参加。

此次宣介会的举办引发热烈反响。大家高度评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包括生态环保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表示通过专题宣介会和外宾实地考察等丰富活动的开展,见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发生的显著变化,增进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同。

青海故事,展示“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坚决扛起“地球第三极”生态保护的重任。青海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

9月13日下午,走进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村容整洁有序,村民生活富足。2004年,407名牧民群众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地方搬迁至新建的长江源村。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产业,探索乡村旅游,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长江源村的幸福日子好又长。千里之外,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也是依靠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946名脱贫户的幸福生活。

一个人口小省的发展之变、民生之变、人民群众理念与精神面貌之变,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深度参与全球减贫事业的责任担当。

黄南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扎西才让说:“专题宣介会的举办,既是让世界深入走进中国、了解青海、认识黄南的一次重要机遇,也是加强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让国际社会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亲身体会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中常委、外事部部长拉简·巴特拉伊感慨地表示:“我多次到中国访问,亲眼见证了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数量如此庞大的群体从贫困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通过这几天的参访,我学习到了很多中国的发展经验,亲眼见证中国的不断向前发展,我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社交媒体团队主席阿奇姆·艾哈迈德表示。

青海实践,展现“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

大美青海,美在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更美在青海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

走进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这里生活着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居民1000多人,以“和睦文亭”为社区品牌,以“石榴籽家园”创建为目标建设,在党建引领下,为群众提供暖心的服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辖区群众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

“因为宣介会的举办,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位国际友人亲临文亭巷社区,让我们能够站在国际的高度展现社区工作,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成果。带着外宾参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感受到社区工作的无限光荣。我们要继续在‘石榴籽家园’创建工作中把社区作为重要阵地,依托丰富的文化活动,暖心的为民服务,发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翠青说。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为抓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各族儿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更加团结奋斗。

“青海的成功也是人民的成功,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和代际、民族融合,每个人都能在多民族团结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同时还可以保持个人和各民族的文化特性,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法国国民议会前副议长卡洛尔·布鲁—博纳尔表示。

聆听青海故事,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党代表和友人纷纷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