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助力科企融合“零距离”

位于青海大学的青稞试验基地。本报记者 罗珺 摄
←吴昆仑站长带领科技特派员在青海大学试验田里研究青稞品种。本报记者 罗珺 摄
在贵南县002号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地头采集实验数据。 本报记者 罗珺 摄

本报记者 罗 珺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是青海省科技厅针对青海省基层科技力量缺乏和科技管理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整合省、市(州)、县科研力量,以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为主体与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示范基地和辐射带动能力,并能提供相应的工作、生活等便利条件的乡村企业(合作社)“一对一”结合,以实用技术成果集成转化及产业化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是新时代实现科技创新要素与乡村产业“零距离”对接的创新探索。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青海省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拥有8000公顷耕地,贵南县002号工作站的“驻扎”,让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充满了生机。

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种植效益

贵南县002号工作站共入驻科技特派员9人,其中,来自省外的科技特派员2名,省内科技特派员7名,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贵南县农牧和水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站站长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作物所所长吴昆仑。

“驻扎”在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我们工作站的核心就是给草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提高种植效益。他们有规模化、企业化、机械化的优势,通过发挥优势就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我们的服务主要从种子品种开始,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现在强调种业振兴战略,从国家层面来讲,种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另外,企业相比普通农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更旺盛、更强烈,因为产量提高了,规模更大了,就能直接增加效益,所以企业的热情很高。”吴昆仑介绍。

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青海省青稞种植业方面的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经营,企业在青稞种植过程中面临着种源单一,多代连续种植导致其品种退化程度较高的现状。同时,因公司基地处于高寒区,常年干旱少雨,干旱引发的青稞减产也成为影响其种植效益的重要限制因子。

对此,工作站为公司引进了育成的昆仑系列新品种,比如昆仑14号,直接促进了产量提高,达到亩产1003斤,这是公司历史上的最高产量。“其实青稞的栽培方式技术都是一样的,主要是通过更换品种,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吴昆仑解释品种的重要性。

据了解,该公司还是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料生产基地,在收购原料时,会按照容重进行分级,容重越高、级别越高收购价格越高。而昆仑14号除了产量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重也很高。所以,贵南草业公司每年可输出6000吨容重大于750g/L的青稞原粮,用于天佑德品牌青稞酒的酿造。我们看到,新品种既能提高产量,也能成为优质的加工原料。

科企紧密协同

促进成果转化

“如果科研不和生产结合,不和农民结合,不和涉农企业结合,那么科研目标从何而来?所以科研目标应该来源于生产、企业的需求,来源于农民的需求,这才是科研方向。”吴昆仑说。

科技攻关的方向来自于生产、市场、企业的需求,明确了需求,科研目标就有了针对性、目标性、有的放矢。如果没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企结合就不会这么紧密。如今,工作站在哪个地方,科研人员就要到那个地方去,就能充分了解到生产中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

同时,科研和企业的结合,还能促进成果的转化,像贵南草业公司这种大型涉农企业,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就能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比如,去年青海大学农科院示范的新品种昆仑16号,在贵南草业公司种了67公顷,结果表现不错,今年就能扩大到667公顷,成果推广非常快,而只靠单一的农户和合作社是达不到这样的推广速度的,这便是双方受益的一个过程。

种业还要讲“育繁推”,科研单位主要是培育,企业则是繁育和推广。通过工作站,科技人员能直接下沉到生产一线,很好地把“育繁推”结合起来,科研单位“育”的水平、能力和目标,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企业的“繁推”规模自然也会提高,促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进程和组织方式,这就是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都受益的方式。

“现在,科企协同是非常好的方式,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科研要面向生产,面向市场,我们也和青海省青稞产区的很多企业有合作,这就会让科研、市场和生产对接更紧密,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科研攻关的方向和市场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所以,科企协同是大趋势,工作站就是这个趋势下的产物,可以有效促进和企业的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吴昆仑谈道。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

工作站助力高质量发展

“自贵南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入驻贵南草业公司以来,为公司提供了青稞新品种及新技术的支持。吴昆仑研究员团队选育的昆仑14号,自我公司示范以来,相较于之前示范推广的青稞品种福8,每亩新增效益39元,示范1.9万公顷,累计新增效益1131万元,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青稞种植效益。另外,在我公司开展了青稞新品种昆仑16号繁育示范,2022年度该品种种植面积54公顷,亩均增产30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3.22万元。为公司提供丰产优质青稞新品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种源保障,推动了贵南县青稞产业良性发展。”青海省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推广与应用中心张丙苍主任说。

“贵南县002号工作站较好地开展相关科技服务工作,在2022年度被评选为我县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站按照四方协议内容,2023年以来较好地落实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围绕青稞种植业进一步加强对接经营主体,并围绕油菜产业开展相关技术服务,推动了我县青稞与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贵南县科技局科普队队长马贵林对工作站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

基于青稞新品种昆仑16号在去年的示范效果相对较好,今年工作站扩大了青稞昆仑16号在贵南草业的示范规模,以期从种源角度有力支撑贵南县青稞产业良性发展。站长吴昆仑表示,接下来,工作站将进一步完善科企协同机制,促进人才下沉,继续做好“育繁推”工作,大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