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郭连云 吕文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领会到位、落实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中国特色、系统思维、时代表达、内涵建设四个维度持续注入内生动力,形成协同联动机制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一、坚持中国特色始终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底色

“立德”与“树人”是一体的,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人是高等教育合法性和合理性生发的重要依据和价值尺度,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人为中心。要自觉形成立德树人教育伦理、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把“外在要求”真正转化为个人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内在律令”。这一“内在律令”的政治基底“中国特色”是形成主体自觉的前提条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是悠久的德育传统、丰富的德育内容以及“身体力行”“春风化雨”的德育传播方式;从理论层面而言,指的是具有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具有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以及具有理想性的共产主义发展目标;从制度层面而言,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制度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等。这些都赋予了中国高等教育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独特魅力,它突出表现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中。

中国高等教育要充分吸收古今中外所有优秀德育经验和方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着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科学分析“树人主体”发展差异受到社会等后天环境因素等影响。探索工科大学生和文科大学生实施过程的成效差异程度。同一学段的不同道德规范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活动中到底潜藏着哪些立德树人的教育因子等问题。当下,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积极借鉴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发展成果,尤其是行为科学的思想养分,构建可以解释和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落实行动的社会主义人学、价值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全面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二、坚持系统思维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

“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是“人”,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着生存需要、安全需要、认同需要等,决定了“立德树人”战略实施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统一发展;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大学生必须正视自己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需求,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重视来自于家庭、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阶段是人对“德”之需要、“学”之需要最旺盛、最丰富的时期。育德、育智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社会职能,决定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逻辑理念下进行。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德树人这一系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可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特点,必须构建一个课内外深度融合、各学科横向融通、各学段纵向衔接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立体配合的德育实施体系。它所涉及要素的丰富性、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实现这一系统的有效运转,必须把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责任等,根据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优势、办学类型性质、人才培养模式、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承担比例、方式等进行层层分解,构建各级子系统,实现“立德树人”战略对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以此形成保障高等教育发展合道德性和正义性的必要条件。科学统筹家庭、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资源和要素,充分挖掘其中的动力机制,增强系统的资源融合能力,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育人体系等协同联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坚持时代表达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品质

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回应社会期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适应“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所带来的变化与挑战,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信息化时代化教育变革的要求。

高等教育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表达”,指的是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通俗化、时尚化的德育传输。德育的传输方式,除了传统的学术形态、文艺形态、舆论形态、宗教形态、政治形态外,还包含非常重要的技术形态。德育的技术表达,是不断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对“立德树人”进行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包装,借此增强德育的时尚性、表现力与有效性,以使“立德树人”的表达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零距离契合与全方位对接。在“全媒体”日益凸显的今天,必须正视“全媒体”环境给“立德树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便利,进行“智慧校园”打造。VR、技术体验、云课堂把信息技术用于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成为每一所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把信息技术工具平台打造成“立德树人”战略实施的创新平台规避双刃剑效应,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扬长避短抓住“全媒体”环境给立德树人落实带来的机遇,探索“全媒体”环境下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

四、坚持内涵建设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展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辟中国高等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赛道意义重大。“钱学森之问”为中国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敲响了警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前国际竞争中所暴露出的科技短板让中国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已成为共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这一中心任务,高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深刻洞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之上,对于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思考。“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通过持续不断将“立德树人”教育战略主题落到实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坚持战略定力和战略张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向传统借经验、向世界学经验,从观念上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坚持德育为先,立足人本、着眼全面。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改进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后勤服务等,营造社会、学校、家庭立德树人良好氛围、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再造格局,真正以追求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