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前行”保春运

天棚桥隧养修工区的职工正在隧道内进行除冰工作。本报记者 张洪旭 通讯员 王凯邦 摄

本报记者 张洪旭

“大家检查一下头灯是否有电,敲冰时注意不要站在冰溜正下方,时刻注意安全第一……”1月7日,正值新年春运首日,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青藏铁路西格段(西宁至格尔木)关角隧道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德令哈桥隧车间天棚桥隧养修工区的职工准备开展当日隧道除冰工作。

“入冬后,在关角隧道内,工区职工就会转化为‘敲冰人’,用镐、锹和打冰杆等工具进行除冰工作。”该工区工长刘建武介绍,关角隧道是青藏铁路的咽喉要道,全长32.69公里,由于地质构造、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寒冬季节隧道内拱顶、隧道壁两侧及线路两侧的排水沟内会经常结冰,如不及时清除,积冰侵入限界将给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上午9时许,随着调度命令下达,刘建武和工友们一同乘坐轨道车进入隧道。

隧道内寒风阵阵,光线昏暗。刘建武借助头灯灯光,仔细查看洞壁上的积冰情况,“这里有冰,同志们准备干活吧。”详细安排了任务分工后,桥隧工们戴上头灯、护目镜,腰挂手电筒,手握除冰镐,一镐一镐砸向冰柱冰墙,现场顿时噼里啪啦冰花飞溅,大片的冰块被击碎掉落在地面。

此时,防护员常楠杰在一旁不断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不可大意!同时,每隔3到5分钟,他都会与驻站联络员通一次话,确认列车信息及剩余时间。

常楠杰告诉记者,为保证列车安全畅通,工区制定了严密的隧道结冰检查计划和除冰作业安全卡控措施,相关人员每天都要申请确认“天窗”(没有列车运行的一个时间段),然后利用这个时间段,由作业负责人带队进入隧道,尽快完成除冰等养护维修工作后,在列车到来前及时撤出。

“这个冰块太结实了,咱们互相配合一下。”隧道里虽然寒风袭人,但工友们齐心协力,互相鼓劲,相互关心,团队协作凝聚出强大的力量。

“敲冰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长时间挥镐,虎口处被震得生疼,开裂流血是常有的事儿。”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尽管隧道里又黑又冷,但桥隧工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始终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洋镐、铁锹,等到作业结束,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刘建武说:“这里海拔高,天气越冷带给‘敲冰人’的工作量就越大。”

中午12时05分,距离“天窗”结束还有不到半小时,工友们将砸落下来的冰块冰碴,一铲一铲装进编织袋,遇到大块的,几个工友就一起搬,再利用轨道车运出隧道。

经过3个多小时的团结奋战,常楠杰向驻站联络员汇报:“天棚桥隧养修工区除冰作业已完毕,人员工具已出网(防护栅栏),撤除防护。”

12时30分,一声清脆的鸣笛声划破关角山的寂静,一列疾驰而过的列车安全地通过隧道。此时,刘建武和工友们一天的工作,才只是进行了三分之一。

在刺骨的寒风中,伴随着列车的安全通过,这些默默无闻的隧道守护者,再次“破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