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三大引擎”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工委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推动农牧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从“强化组织保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衔接机制”三个方面出发,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柴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组织保障,打造“红色引擎”。始终把加强党对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及时调整优化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压紧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着力构建工委、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链条,确保工作落实有力。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致富引擎”。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着力打通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加强中藏药材、枸杞、牛羊肉等产品开发、网络销售工作力度,加快形成有机农牧业产业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创新发展资源流转型、资产外包经营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创收型、企业帮扶型等5种模式,先后实施布草间建设项目、马海村养殖场、撂荒地租赁土地、出租商业铺面及羊圈等项目。

完善衔接机制,打造“活力引擎”。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实行常态化“两村”家庭基本情况动态监测。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密切关注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状况,全力做好帮扶救助工作。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综合考核机制,持续加大综合考核力度,改进方式方法,强化结果运用。 (柴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