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字号”开放巨轮舵稳奋楫好扬帆

兰西城市群的“起承转合”。 本报记者 王伟才 摄

本报记者 王菲菲

雪域高原望不尽连绵雪山,古道驼铃道不完戈壁苍茫。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但是高原不是封闭的代名词。或许正是因为在这山之巅、水之源,才让青海以登高望远之势敞开了胸怀、打开翅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东西部协作成果丰硕,对口援青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带一路”越走越宽。

迎着新时代浩荡“东风”,今日之青海,乘着“青字号”开放的巨轮,开始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

聚焦“发力点”,

共建对外开放“新典范”

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青海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聚焦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确保青海对外开放各项成果遍地开花。

从开放平台看,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运营,货物转关通关能力不断加强、货物种类不断增多。西宁、格尔木列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截至2021年底,累计开行29列国际货运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营。青海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格尔木国际陆港等项目稳步推进,西宁综合保税区和西宁、海东两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相继获批开建,西宁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跨境电商综试区首单业务正式开通。

从基础设施看,截至2021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62万公里,“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畅通、省际连通”的公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西成铁路加快建设,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开工建设,铁路运输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西宁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花土沟、果洛、祁连机场建成投运,形成机场“一主六辅”运营格局;推进西宁—海东、格尔木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初步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立体大通道。

从对外经贸看,依托中亚、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引导企业“集群出海”,对外投资业务已拓展到29个国家和地区,水电四局、西部矿业、青海瑞利等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对外投资2.3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22.7亿美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近5400人,在酒类生产、畜牧养殖、贸易投资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不难发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给青海带来的发展机遇充满了广阔前景和强大的吸引力,推动青海不断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经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