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逆行

——地震首夜救援一线特写

救援现场。西海全媒体记者 海朝亮 何耀军 摄

地面突然波动起伏,房屋在剧烈摇晃……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我省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震感强烈,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高原寒夜,救援就是使命。灾难面前,我省各路救援人员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灾区情况怎样?受灾群众的生活又怎样?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西海都市报社立即组建全媒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赶往受灾一线,全程跟进报道救援情况,见证各路救援队伍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顶着余震成功实施多起救援,打开生命通道,书写坚强的青海力量和担当。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省集结2支重型、4支轻型共6支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121车520人6犬,携带30271件套器材装备,做好随时出动准备。

1时45分,《西海都市报》10名全媒体记者兵分两路,前往循化县和民和县。向东行进中,消防救援车队、医疗救护车、公务车一路飞驰,陆续赶往现场。

3时30分左右,西海全媒体第一采访小组到达民和县官亭镇。进入乡镇的路很黑,但依然能看到街道两边房屋墙体受损的痕迹,路面有许多碎石。道路两旁,有群众在路边生火取暖、搭帐篷。救护车停在开阔地,救援车辆有序驶向不同村子。就在记者采访时,有伤者运送过来,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在四散的人群中,多支救援力量逆行而上。西海全媒体记者直播的镜头里,越靠近受灾区域,路越难走。路上状况不断,山体落石挡住了去路,救援队只能一边行进,一边抢通。

直播镜头的那一端,是前线救援队的争分夺秒和全力以赴,是无数个让人泪目又心疼、奋不顾身的身影。从官亭镇前往中川乡金田村,一路上,不断有救援车辆向金田村方向集结。记者在金田村救援现场看到,救援人员在清理泥石流淹没的路面,通过铺设模板搭建通往救援现场的通道,以便及时展开救援。

在废墟中挖掘,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的生命迹象。遇到从附近村里出来的村民,救援队员便问:“有没有人被困?被困的人在什么位置?”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

在循化县,第二采访小组了解到,循化县2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已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应急等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有序避险,全部第一时间妥善安置。在清水乡下庄村,村内4户人家房屋受损严重,全村目前排查出235户群众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循化县也已安排专人妥善转移受灾群众。

离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仅一桥之隔的循化县清水乡塔沙坡村共124户493人,初步排查多户居民家中墙体不同程度受损,当地职能部门已将村民全部集中到空旷的地方,点燃篝火取暖。“村干部正在逐个摸排,妥善安置群众,大家全力以赴,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刚从现场赶回的清水乡党委副书记韩桂香说。

3时18分,民和县消防救援大队救援力量在民和县中川乡杨家村已搜救出被困群众1人送医救治。5时30分,现场救援还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条“生路”,成为全体参与救灾人员的信念。

(西海全媒体记者 张卫平 何耀军 朱西全 周建萍执笔,彭娜 张继婷 马智尧 海朝亮报道)